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展现50年来最新考古成果!纪录片《马王堆》即将开播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要闻
阅读:1112
2024-11-11 09:43:22

△纪录片《马王堆》海报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中国百年考古,拼起泱泱中华历史长河的记忆碎片,展现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繁荣盛景。每一个考古现场都是对历史的一次探源与回望。其中,50年前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是这无数次回望中令人难忘的一瞬。

当浏阳河畔第一铲泥土被翻起,定格在西汉的惊鸿一瞥终于穿透尘封,展露出穿越时空的瑰丽光芒。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挖掘现场(资料)

△专家揭裱三号墓出土帛书(资料)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与湖南博物院、总台湖南总站联合摄制的三集纪录片《马王堆》,将于11月11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18:00档播出,用每集50分钟,共150分钟的体量,将马王堆汉墓的神秘面貌,清晰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全片三集分别为《辛追的盛宴》、《利豨的书房》、《利苍的政务厅》。其中,《辛追的盛宴》以一次家宴为视觉基础,用场景复刻的手法结合文物的展示,依托马王堆汉墓关于衣食住行的文物,展现汉初先民生活场景、人文风情和社会风貌;《利豨的书房》依托马王堆汉墓发掘最引人瞩目的帛书文物,展现汉代初期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利苍的政务厅》以马王堆汉墓最后挖掘并揭秘的二号汉墓为主,揭开马王堆最关键的信息密码,在全面展现汉初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形成马王堆前世今生的讲述闭环。

时空平行交叉,再现马王堆的前世今生 ——《马王堆》立足两个时空站位,分别是2000多年前轪侯家族的生活现场和当下对马王堆文物保护、研究的故事。同样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古今人物,他们的行动线索串联起的不仅仅是文物前世的生动故事,也是当下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感悟。

△“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

△素纱单衣

△利苍姓名印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

让文物在历史场景中活起来 ——《马王堆》每集复刻一个历史现场,“辛追的盛宴”“利豨的书房”“利苍的政务厅”,所有相关的文物都回到这个现场,所有的故事都以这个现场为原点辐射开来。借用CG动画、情景再现、3D打印等,让博物馆中展陈的文物“复制”到摄影棚,进入到复刻历史的现场,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人物命运的讲述交织进行,让文物在原本时代背景和生活场景中“活”起来,也让文物在人物刻画和故事讲述中更加生动、具象、有温度。

△宴会盛况 (情景再现)

△第二代轪侯利豨(情景再现)

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情景再现)

50年赓续接力,马王堆汉墓发掘 展现中国考古气派 ——迄今为止,先后有4000多名专家参与马王堆考古研究。本片纪实部分着重展现马王堆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除了湖南博物院地下库房和研究中心,摄制组还深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南京云锦研究所、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众多研究机构,许多业内最新研究成果将首次在本片披露,包括帛书研究最新拼缀出的从未出现过的字形、目前经过科技分析验证漆器彩绘油饰工艺的最早实例以及首次用影像记录湖南博物院核心文物保护区保护辛追遗体工作环节等。这是继50年前马王堆汉墓发掘震惊世界之后,一次对马王堆考古意义的重新梳理。纪实的过程也透露着一代又一代考古人严谨求索、不断创新的精神。本片将镜头对准他们研究的日常,表达出记录者的敬意——是他们,让文物透过历史的尘埃,不断焕新,也是他们,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具象的可能。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通过语音指导学生

△湖南博物院文物专家研究丝织品纹样

△北京科技大学漆器研究

50年前马王堆考古发掘珍贵纪实影像首次全面披露 ——1972~1974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共拍摄了7本,共计70分钟的胶片素材,记录了马王堆一、二、三号墓考古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其中很多内容都是鲜为人知、未经披露的。本片基于这些历史影像资料及相关年代的历史资料,真实客观的同时又是一次时空的“穿越”。50年前,中央新影用胶片定格下马王堆汉墓现世的惊鸿一瞥,如今,中央新影再次用镜头记录了发掘50年后的马王堆,影像的传承和保存让马王堆以另一种方式生机勃发。

△二号墓发现三枚印章(资料)

△医学专家对辛追遗体进行检测(资料)

再现历史沉香,展现文化细节之美,纪录片《马王堆》与观众一同聆听2200年前璀璨文明的回响。

△纪录片《马王堆》海报

责编:段雨婧

来源: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