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从即日起,衡阳县委宣传部将推出《乡村振兴路上》系列报道,探索和美乡村创新实践,记录乡村振兴的衡阳县实践样本。
▲图: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跳”进车里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
10月30日,在湖南省衡阳县岣嵝乡凤山村的连片农田里,一眼望去满是金黄的水稻,稻穗随风而动,谷粒饱满圆润。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稻穗被卷入机器中,实现稻谷与稻秆的快速分离。
旁边的机耕路上,岣嵝乡凤山村种粮大户邹玉龙,面庞黝黑、头戴草帽、双脚踩泥,一边指挥收割,一边在田边卖谷,忙个不停。“邹老板,这五袋谷,我要了,你称称,算下多少钱。”84岁的汪柳英,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图:汪柳英到田边买谷
“370斤,每斤一块零五,总共388元。”邹玉龙拿出本子一一登记好。记者数了数,今天已经有30多户到田边找他买谷。
看着记者好奇的眼神,一旁的凤山村支部书记王多元解释道,这些都是凤山村的村民,这些稻谷,从插秧到收割,他们都看在眼里,品质有保障,吃得放心,而且邹玉龙卖给本地老百姓的价格比集中收购价优惠了0.25元每斤。
“汪奶奶,这点谷,够吃吗?今年的土地流转费收到了吗?”邹玉龙接过钱,问起情况。
“这些谷,能出250来斤米,足够吃。土地款,月初,村里就打到我卡上了。”汪柳英是凤山村杨老屋组人,她家的8亩地,前些年没人种,现在全部流转出来种植双季稻,加上国家的地力补贴,今年到手有3400元。
据悉,2020年,岣嵝乡凤山村在全县率先实现农田整村流转,用于种植双季稻,是县里有名的粮食生产先进村,去年村集体发放土地流转款超过30万元。
▲图:村民正在收割晚稻
深秋的夜,来得早。收完最后一块田,王畅生从自家的收割机上跳下来。看到记者在采访,他立马围上来。
“现在在家做事,比我在外打工还强。”王畅生弯下腰,用河水洗了一把脸,笑着说。今天他用收割机收了40亩田,毛收入3200元,除掉油费,还剩2000来元。“还得搭帮这个新伙计。”他拍了拍旁边的收割机。这台机器,是他2021年置办的,当时国家补贴了2.8万元,自己花了8.8万元,两年就打回了本。
“讲句心里话,乡里和村里把邹老板从外地引进来,真的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邹玉龙流转了村里1000多亩田,翻耕、插秧、打药、收割等用的都是本村人,工资就发了100多万元。
村民吃上放心粮,又在家门口赚上钱,心里美滋滋。种粮大户邹玉龙,脸上的笑容同样也不少。
▲图:岣嵝乡主要负责人到田间了解双季稻生产情况
“今年是平年,晚稻每亩产量还能有1000来斤,我也满足了。”他说,种粮大户往往担心大面积流转土地,引来纠纷,从而无法安心生产,但在岣嵝乡,他很省心,乡村两级组织了专班,专门处理矛盾。“四年里,我没有跟当地群众吵过一次架,你相信吗?”邹玉龙自豪地跟记者说。
2024年,邹玉龙又跟往年一样,种植了1480亩早稻、晚稻和300亩中稻,卖谷收入300多万元。
“近年来,我们围绕‘一村一特’思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凤山村依靠双季稻生产,村集体纯收入去年突破20万元;白石峰村发展光伏产业,村集体纯收入跃居全县前列;环洞村的油茶收入也不差……”据衡阳县岣嵝乡党委书记蒋霁介绍,2023年,该乡10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纯收入均突破10万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抓好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必须立足实际,找准找好赛道。”衡阳市副市长、衡阳县委书记曾建华表示,衡阳县将乘势而上,继续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着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责编:翟瑜
一审:翟瑜
二审:钟仲华
三审:李建华 监制:谢水林
来源:你好衡阳县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