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10 月 26 日讯 (通讯员 陈功喜)“张书记,我搬来安置点四五年了,以前村里分的地离这边有好几里路,我今年80岁了,实在走不动喽!你们驻村工作队能不能想想办法,就在近点的地方给我分块菜地?” 今年6月初,桑植县上河溪乡上河溪村集中安置点居民黄大国找到桑植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驻上河溪村工作队,开口就给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启稳出了个不小难题。
原来,于2019年建成的上河溪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收纳了3个村的易地搬迁户,共有住户26户101人。当时受资金等因素限制,没有在周边配置适于劳作的田地。居民们入住以来,对整体居住条件较为满意,但住在农村,身边却“没田没地”,一直是大部分安置点住户有口难言的“心病”。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张启稳深知安置点居民们对田地的期盼,但也深知要办好这件实事,并非自己就能“一锤定音”,他斟酌再三,向老人承诺:“黄伯伯,这个地啊,是属于村集体的,不是我说分给你就能分给你的。但是我会把情况汇报给乡党委政府,再和村里协商,一定把这个事办好。”
老人离开后,张启稳第一时间和驻村队员们商量,要尽快组织召开一次“屋场会”,除了听听安置点居民对“菜地”的诉求,更重要的,是从根上解决好大家的“安居”问题。
6月28日,一场专门解决安置点居民所想所盼的屋场会如期召开。会上,张启稳让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有哪些问题需要急办。
“我还是地的问题,不用大,有个地方种菜就行,够我们一家几口吃就可以。”老人黄大国第一个开口。
“还有我们安置点入口的路段,一直没硬化,一逢下雨满脚泥。”“最好再建几个鸡舍,现在养鸡养鸭都没地方放……” 顺着他的声音,大家纷纷发言。
“路灯需要几个?绿化要不要搞?土地需不需要翻耕……”张启稳和驻村队员耐心等着大家补充,把意见一一记在会议本上,并根据大家的想法作了延伸。
直到最后,反倒是最开始主动找上驻村工作队的黄大国有些不好意思。他看向张启稳,真切说道:“张书记,我们的要求其实不高,你们如果能把我们自己提的几项事搞好,我们就谢天谢地了 !”
详细了解过安置点居民的所望所急后,张启稳带领驻村工作队迅速向上河溪乡党委政府汇报情况,上河溪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认真听取了汇报,并表示对实施安置点人居环境改造这样一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大力支持。
但改造工程的资金从哪里来,仍然是眼前的一大难题。上河溪乡作为偏远乡镇,财政运转一直较为困难。“资金的事我来想办法,我们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后盾单位,理应支持队里的工作、支持村里的发展。”张启稳表态道。 他把上河溪村安置点需要进行改造的详细情况写成书面报告,从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乡党委政府则负责做好相应的人力支持、政策支持。
经过努力,7月中旬,耗资6万余元的上河溪村安置点入口道路硬化工程率先动工,彻底解决了下雨天道路满是泥泞问题的同时,还让原本昏暗的道路两旁亮起了明亮的路灯。村民们纷纷表示:“这都像是住在城里了。”
随后,乡党委政府又委托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安置点,专门勘探界定安置点周边地块,避免留下权属不清、界址不明等“疑难杂症”,确保把实事做到巨细无遗,把好事办得“心中有底”。同时,上河溪村两委逐户前往各个地块户主家中,协商土地租赁事宜,最终成功从村民手中租下土地共2.5亩。
9月14日,赶在中秋佳节前夕,张启稳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再次来到上河溪村安置点,又是老人黄大国第一个拦住了他。不过这一次,老人并非是向他反映问题,而是邀请他上门做客。“张书记,你看看,这是我家的菜地,白菜、韭菜都是刚撒下去的,还有豌豆苗……”黄大国拉着张启稳“参观”,开心得合不拢嘴。
通过驻村工作队和上河溪乡党委政府、上河溪村村两委等多方努力,这片从上河溪村上街组村民手中租赁的土地, 早已在9月初就被规划成了26块菜园,并邻近修建了18个鸡舍,全部无偿交由安置点的居民使用。
“黄伯伯,现在你种地的菜园也有了,还有没有别的需求,需要向驻村工作队反映啊?”
“没有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张书记,我要感谢你们驻村工作队,真正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张启稳点点头,不只是黄大国,自从安置点一系列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周边有了田地之后,安置点居民们对生活的盼头更足了,精气神更好了。
“对了,黄伯伯,你之前不是说,如果我们能办好这几件事,你就要谢天谢地吗?”念由及此,张启稳笑着和老人开玩笑道。
黄大国一拍大腿,笑着回道:“那是我老人家乱说话,哪里要谢什么天地,应该谢的啊,是咱们党、咱们政府的好政策才对嘞!”
责编:余雅琴
一审:尚柳
二审:杨明
三审:吴明波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