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胡达祥丨家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梧桐树下
阅读:15302
2024-10-21 09:48:11



家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读徐亚平《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有感

◇胡达祥

徐亚平先生一直从事新闻工作,热爱文学,酷爱历史,对历史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对自己家族的变迁史更是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新闻工作者的好奇心驱使他去调查、整理、研究自己家族的历史,这让他感受到了这份使命的神圣和艰巨,也让他顿悟:家族文化是一道圣洁而靓丽的人生风景线。这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他,也成为湘阴黄泥塘徐氏族人汲取先辈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人生法宝。

因为爱,所以执着。徐亚平历经数年时间,从吴侬软语的苏州到洞庭湖畔的藠香之地进行细致而温馨的走访。所到之处,有亲人的温暖也有旁人的冷遇,可谓历尽艰辛。所幸水到渠成,一本家族史摆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徐亚平为自己家族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

从湘阴县城北门出城往东走十余里,来到石塘镇黄泥塘村。此处便是徐亚平的祖居所在。但他的祖先是从遥远的苏州漂过来的,他无不戏谑地称他们是“江上飞的祖先”,从明代正德年间算起,迄今已有500余年矣。

“江上飞的祖先”原来也是读书之人,许多人都考取过功名。凤台公当过县州教谕,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读书入仕,实现政治抱负,徐氏先祖心随所愿。后世子孙多以读书为乐、读书为荣、读书为贵,显示了深厚的家学渊源,也传承 了徐氏书香的良好风范。读此书,我们可以了解徐氏先祖及其子孙后嗣的大致情况,读后不觉肃然起敬。

“江上飞的祖先”不同于传统的耕读传家,他们源于苏州太湖,逆长江,入洞庭,落土湖湘,亦学亦商,行走江湖,成为可与北方的晋商、南方的徽商同时角逐商海的独具特色的商帮“钻天洞庭”。

五百年来,士农工商,徐氏兼而有之,且各具特色,成就斐然。

反映时代变迁进步,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历史变迁,光照徐氏后人。徐氏后人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将家族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连在一起,推动社会发展。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黄泥塘徐氏子孙有数人在抗日战争中浴血、捐躯,烈士陵园名垂青史,与天地长存。

改革开放后,徐氏子孙或上大学,或搞基建,文化与经济齐飞齐长,别有一番风景线。

新时代的徐家美女卫群很聪明,和丈夫流转上千亩土地,搞机械化耕作,让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们终于告别了苦海无边的传统农业!

手捧《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我们还会被此书的语言特色所吸引。

书名就具有这一特色。是什么钥匙?为什么会丢?怎样找回?一步一步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自然而然,风卷云般地流畅,潮起潮落般地顺利。作者描述家里人湖洲割草的情形,“湖洲肥大,水草丰美,我们在湖洲上搭好工棚,抓紧割草,偶尔在湿地里捉鱼,经常可以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江豚在湖里嬉戏。”这不是一幅绝美江南水乡的风景画么?

就算艰辛的农事劳动,在作者笔下也是如诗画般的美丽:“插秧开始,姑娘媳妇们就在我的插秧架子边倒退,摇头摆尾,比中央音乐学院的集体舞还要整齐划一。”

书中充满着对父母的深情眷恋。“我娘雪梅也要抢工分。我娘懂得诗文,书画、珠算和女红,干农活却是一窍不通,要她种田,乃是天大的误会。我爹是急性子,凶神恶煞地又催又骂。我娘忍辱负重地伺候八口之家,但从来没有上桌吃过饭。只待收拾完餐桌,才躲在火塘边默默地吃些残羹冷饭。”可怜的中国农妇,她们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却又生活得如此卑微,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作者还用诗化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中国农活的诸多实事。这是一部家族变迁史,也是一部中国农业耕作史,满纸故土情,满腔乡愁意。

作者擅长夹叙夹议,让人感同身受,感慨良多。如作者写道:“多年以后,我也成了城里人,我总是说我自己是农民。我心里说哦,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挖洋芋,用手抠,指甲里的黑泥几乎从没洗净过。我们都是泥土里刨食的孩子啊!”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盛世修谱,知往鉴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国史方志家谱都是历史。修史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启迪现在的我们和我们的后人,让我们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应该到哪里去?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看似存疑,实质回答了人生三问。


一审:刘慧

二审:梁墨源

三审:刘光辉

责编:刘慧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