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南作家找“钥匙”,苏州四问断人肠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梧桐树下
阅读:34173
2024-10-06 11:42:04


“国之大事,赴汤蹈火;家之大事,在所不辞”

——徐亚平长篇报告文学《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研讨会撷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徐敏 梁军 胥扬

“这本书仿佛是磁石,我是铁,深深地被它吸引。读着读着,把自己读进去了。觉得自己不姓胡,而姓徐。”年近九十的学人胡达祥先生在著名作家徐亚平长篇报告文学《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首发式暨研讨会上语出惊人。10月5日上午,余三定、段华50多位湖南著名作家、评论家,湘阴县政协副主席周学斌、熊国庭及徐氏宗亲代表徐建国、徐贻康、徐谋坤、徐谋章、徐百红、徐百伟等出席在湘阴县石塘镇举办的这场活动。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沈念、游和平发来贺电。会议由岳阳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舒文治主持。他惜时如金道:“徐亚平用他特制的‘钥匙’钩沉历史,书写时代,用家族血脉将两者连通,可以读出浓缩而波澜壮阔的‘五百年’。”

湘阴县政府副县长刘界雄说:“我怀着一颗祝贺之心、学习之心、祝愿之心来到这里,代表县政府向作者新书的发行表示最热烈祝贺,向从安徽远道而来的徐氏宗亲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亚平先生学习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他当记者,采访报道写到了巴基斯坦,写到了南极;他当环保志愿者,打响了江豚保卫战,守护了一江碧水;他当作家,写了10多部专著。像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人不多。他这本新书既是家族的又是民族的。”

“这部家族史书的书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是湖南日报高级记者、资深作家徐亚平的新作。这是一部湘阴黄泥塘徐氏寻根苏州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近半年间围绕三省六市十二县50多个村庄调查研究,挖掘祖先及后裔迁徙与奋斗的故事,发出“苏州四问”。他以500年族史为线索,将徐氏主要人物的命运融入中国历史的变革中,探索他们在关键历史节点下跌宕起伏的命运,书写了一部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传奇。会上,嘉宾从题材、语言、创作技巧、情怀等方面深度剖析了这部作品,对作家个人与作品均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本书的问世,填补了岳阳家族史书的空白,是湖南文坛的新收获,具有重要价值!湘阴县作协代表戚旭明表示读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能读出魂牵梦萦的故园情结,能读出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甚至能读出那种淡淡的忧伤。

湘阴县作协主席萧萧认为:“这部作品有‘三强一美’,史学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印刷精美。这部家族史书的书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钥匙弄丢了,但灵魂没有丢”

著名评论家、诗人万辉华称:“一个作家要写出优秀的作品,需要实力、笔力、眼力。而亚平三者兼而有之。”

徐氏宗亲代表徐稳表示,《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这本书破译了我们祖先的密码。我们不仅要铭记那些为家族付出巨大努力的先辈,更要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那份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

作者高中时期的教师代表胡达祥饱含深情地说:“这本书书名是《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钥匙’弄丢了,但灵魂没有丢,还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本书有诗化的语言,虽然是报告文学,但你把作品打开,无论看到哪一页,都像是读散文,抒情散文;有乡土语言,他敢于、善于为民发言,既不粉饰太平,又不怨天尤人。乡土语言具有亲和力,杀伤力和渗透力。有个性化的语言,浓缩为8个字:短小精悍、气壮山河。”

“千古兴亡多少事,丹青难写是精神”

岳阳市作协副主席,著名学者、诗人刘创教授用两句诗文表达他的感受:“读完亚平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我想起了两句古诗文。一是北宋王安石的《读史》中的‘丹青难写是精神’。一部家史,写出真实的精神内涵很难。而他的这部家史在艺术表达上写出了神韵,从寻根的忧伤到家族史问世,从先辈的商业辉煌到重教兴学传奇,从爱国救亡到各行业人才辈出,表达了整个徐氏家族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薪火传承的精神。二是南宋辛弃疾的的诗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部报告文学站在宏阔的历史视野,对徐氏家族诸多事件都保持着一种探寻的姿态,是对诸多事件背后的深意、家族命运与广阔历史空间关系的追问。徐氏家族的发展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从明清王朝的覆灭到新中国的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的历史变革中,徐氏子弟的命运跌宕起伏,家族的命运随着国家兴亡之事而起伏发展,反映着国家千古兴亡过程中的无数事件。家族史如同一个微观的历史切片,是一个国家兴亡的微缩景观。依我看,他的钥匙没弄丢,这把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紧紧地抓在他的手心里!”


“用历史告诉未来,向寻根文学致敬”

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评论家杨厚均接过话筒说,近段时间,中东炮火纷飞,局势极不稳定,我们要找一种归宿。而对家族、家史的书写,就是在寻找我们的祖先,寻找情感的归宿,寻找灵魂的皈依。胡老师说他“读着读着,把自己读进去了。”这何尝不是作者写着写着,把自己写进去了。作者将古今打通,用历史告诉未来。正如西方普遍认为中国的宗教只有一个——家族。家族兴旺必然会追溯家史,编撰家史又是对族谱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祖先精神血脉的认领,是一件极具重大意义的事情。亚平用报告文学的方式,以诗意的语言创作,把自己摆进去,将读者带入现场,打通了古今。书中传达的不只是徐家的事情,而是所有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亲人血缘。

岳阳市作协副主席、小说家潘绍东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岳阳是寻根文学的首倡之地,韩少功先生1985年发表第一部寻根文学《爸爸爸》,明年是寻根文学创立40周年。这本书,是对寻根文学最好的致敬。将成为向寻根文学致敬的作品之一。”

“家史连国史,石塘联世界”

岳阳市作协副主席李清明真诚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感动与感悟。“在亚平身上,我有三点感受,佩服他的江豚情怀、家国情怀、史学情怀;感动于他干事业的坚持、坚韧、坚定;感悟一:其作品较好回答了苏格拉底的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感悟二:其作品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登高望远、溯本求源,用诗性语言、散文化的语言书写报告文学实属不易。尽管亚平长期从事媒体工作,但他的文学创作却始终坚守文学创作的本质,不忘文学的初心。感悟三:一个人要既作正业、又搞副业,既要做有用之功、又要做无用之功。文学、音乐、绘画、修史等看似无用,其实作用很大。感悟四:家史连国史,石塘联世界。”


“百天书写五百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一级作家黄军建认定,徐氏家族是一个豪华家族。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自大禹治水后就有了徐国,徐国共有36个皇帝,是皇帝最多的国家。徐氏在历史上的名人也非常多,至今我最欣赏四个名人——徐霞客、徐悲鸿、徐特立、徐亚平。徐亚平做环保成了世界名人,他的写作特点就是写得快,写得感人。他在100天之内把一部500年的徐氏家族史写成报告文学,百天书写五百年,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这本书的后记《这一路走的九曲回肠》写得尤为感人。他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是走出来的、访出来的,拼出来的!所谓乱世修城,盛世修史,这本书也是对当今盛世的一个回应,真的值得推荐!

“浓缩着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诸多丰富”

中华诗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词人蔡世平表示:“我们湘阴人都有一种霸蛮的精神,我做不到的事一般人很难做到,而徐亚平却做到了。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今天只谈谈修谱这件事情。在以前非常封闭的小农时代,修谱修史好难。现在对外开放,人们满世界的跑,修谱修史更难。徐亚平能将这件事干成,能力可见非同一般。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家族的迁徙史、生存史,浓缩着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诸多丰富。”

“每来一次湘阴,都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涅槃”

岳阳职院原院长、著名作家段华说:“湘阴是一个令人仰视的宝地。每来一次湘阴,对我都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涅槃。湘阴有很多响亮的姓氏、英雄的家族,如左氏、郭氏、陈氏,范氏。左氏抬棺入疆,收复天山南北。郭氏醒眼看世界。陈氏威镇黄洋界,范氏创建化工实业救国。浏览了《苏州。你把我的钥匙弄丢了》,我看到了湘阴还有一个伟大的徐氏家族,这个家族爱国、忠诚、团结、智慧、勤劳、坚韧,英贤辈出,卧虎藏龙。作为徐氏传人,亚平一直在寻找钥匙的路上,作为记者,他敬业爱岗。作为作家,他多思多产。作为环保卫士,向一身是胆。我在宣讲岳阳古今故事时,归纳了《二妃哭舜》《屈子投江》《张超逐梦》等100个故事,其中第98个是《亚平护豚》,其实他还护鹿护鸟护天下苍生!他是环保卫士、时代歌者,跨行达人!发言只有五分钟,亚平的故事五个小时也讲不完!”

“这本书已成徐氏家族史书,赋予黄泥塘独特人文价值”

湖南理工学院原院长、著名评论家余三定总结说:“亚平在为人和为文方面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我对他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表示敬意。他在写作方面既是高手又是快手,记得有一次他在我办公室闲谈,回去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好了一篇稿子交给我。又快又好,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写作标题都来自日常语言,很雅,有韧劲,耐读。例如《南洞庭致以江湖最高礼节》《偷偷抓一把先祖的泥土藏进兜里》《竹床上仰面看星星》等。小说创作可虚构,可纪实,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但这条书写家族历史文化之路非常值得肯定。《苏州,您把我钥匙弄丢了》这本书是对家谱的补充,因为家谱只有经脉,没有细节。无疑,这本书将成为徐氏家族史的一本史书。亚平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为家族文化、家族精神的传承作出了贡献,赋予了黄泥塘徐氏家史独特的人文价值。”

“国之大事,赴汤蹈火;家之大事,在所不辞”

岳阳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新启认为,“徐亚平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他在大学读英语专业的时候,就经常在墙壁上写精美的书法作品,在校报校刊投稿,体现了跨专业的才华和梦想;他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擅长于将有意义的事情写得有意思、有趣味,将平凡的事写得不平凡;他是一个有拼搏精神的人,除了写文学作品,他还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如保护湿地,保护候鸟、麋鹿、江豚,汶川救灾、南极探险、中巴文化交流,在写新闻中,曾多次受到质疑和为难,但他依然在逆风中奔赴,在逆水中行走;他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国之大事,赴汤蹈火,家之大事,在所不辞。”


一审:梁焕鑫

二审:张千帆

三审:金浩

责编:梁墨源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