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读卜居岭吧
——记湘阴县卜居岭文化园开园暨县民间文艺研究会卜居岭采风活动
◇甘云辉
卜居烟火,民间清欢。湘阴民间文艺研究会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给文友提供一个交流创作经验、激发创作灵感的机会,特于 9月20日开展“民间烟火味,采风在卜居”的采风活动。当日,民间文艺研究会及文艺界的文人墨客作为卜居岭第一批幸运游客,齐聚卜居阁,卜居岭文化园在简朴而喜乐的氛围中开园。湘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娜,县文联党组书记刘俊军、副主席鲁望出席活动,共计60多人参加。
卜居岭者,楚辞创立者、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流放时吟诗作赋之地也。公元前296年屈原流放汨罗,在汨罗居住16年。屈赋《卜居》作于公元前293年。罗子国原是屈原家族的封地,后来为楚国南都,紧挨舜帝虞公庙、湘妃黄陵庙、湘山卜居岭(卜居岭、虞公庙、一带古称“湘山”),前后均不过数公里,且都在汨罗江畔,洞庭湖边。太卜郑詹尹是太庙祭祖的官,应住虞公庙。屈原请郑詹尹占卜,常与卜居岭乡民往来闲叙,并于此吟诗作赋是自然不过的事情。正是因为《卜居》赋,才有了后来的“卜居岭”。不止于此,卜居岭还有黄陵山的娥皇、女英二妃墓,抢救性保护的还有卜居岭存在数百年的岳州窑瓦塘坡窑址与为数众多的斜挖深洞取窑泥的“岳州窑古坑洞”等数千年文化遗址。
2300年后,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湖南理工学院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华诗词》编委、当代著名词人蔡世平,为纪念屈原,传承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精神文化和文脉,用三年多的时间,倾尽毕生积蓄,凭一己之力,初步建成占地131亩,有亭台8座的“卜居岭文化园”!
开园仪式从湘阴民间流传最原始最传统的宰猪祭祀开始。“夫大德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当祭司双手合十祭祀时,在场全体人员对屈原大夫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油然而生。
在文化访谈活动中,卜居岭的主人蔡世平先生说,感谢家乡文化界的领导和朋友们以及外地各界的热心人士,特别是老朋友张立人、忘年交任斌、湘阴县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周云辉等人,三天两头来一趟,要么帮他加油打气,要么给他运送物料,生怕他太难了坚持不了。感谢建造卜居岭文化园的师傅们,是他们从始至终,一铲一锹一石一草一拖车一吊车地建造,才有了现在初具规模的卜居岭文化园。
蔡老师饱含深情地说:“我生长在卜居岭这块土地,走过新疆,走过北京大半辈子后,我还是最爱卜居岭。这里之前是一片茅草野荆丛生的地方。因为屈原、湘妃黄陵庙、岳州窑遗址等数千年文化很珍贵,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消失,所以,从北京回来后,我萌生了建一个纪念塔,后来考虑建一个塔是永远不够的,便决定建一座卜居岭文化园。”
在烟火诵环节,湘阴县文联党组书记刘俊军祝贺蔡老师的南园读书楼、建造卜居岭的梦想一一得以实现。他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湘阴千年文脉从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周式、到湘阴仰高书院、到南园读书楼,优秀传统文化—直在延续,而蔡世平老师的大手笔——卜居岭文化园的建造,是对千年古邑湘阴所特有的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巨大贡献。
“《汉宫春·南园》——搭个山棚,引顽藤束束,跃跃攀爬。移栽野果,而今又蹿新芽。锄他几遍,就知道,地结金瓜。乡里汉,城中久住,亲昵还是泥巴 ……”——蔡世平词
在自由畅谈诵读时,大家畅谈着卜居岭文化园建造的意义和作用,并以朗诵蔡世平老师的词或他们自己的楹联、诗作的形式,感谢蔡世平老师为湘阴文艺界提供了一个交流发展的平台,让湘阴文化艺术界从此有了一个家。
谁的人生都有郁郁不得志之时。但灵魂有趣的人,低头见一地鸡毛,抬头便看万丈光芒。在吟诵蔡世平先生《南园词》“烟火诵”环节,大家完全沉浸在“蔡词”所独有的活色生香、所具有的真善美、所承载的乐观向上等各种意境中。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所有艺术的魅力。
在湘阴县石塘镇卜居岭,有位文化人蔡世平在这里执着坚守千年卜居岭文化。
四海文友宾朋,来吧,让我们和蔡老先生一起,来读卜居岭吧!
一审:刘慧
二审:梁墨源
三审:刘光辉
责编:刘慧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