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湘西古丈红石林镇: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传统古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古丈县
阅读:12099
2024-09-12 09:59:23

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见习记者  余思颖  记者  杨昊天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

老司岩片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坐落在‌酉水河畔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是首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它不仅有完好的古建筑群,还是‌土司王朝的一个重要军事前沿阵地,见证了八百年的土司王朝历史。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播出,让老司岩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向大家展现出了传统村落的风貌和独特的魅力。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记者 的镜头一起来沉浸式游玩老司岩。

走进老司岩,印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参天大树,往前走去,是几个搭建在空中的竹屋,里面零散地坐着几个村民,每个村民身上都挂着向导员的牌子。“我们的工作就是当向导,有游客过来,给他们引路,免费带他们游玩。”张阿姨说道。另一边的竹屋里,村民们正拉着二胡唱着歌,欢迎四方游客的到来。

走在老司岩的道路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进行无声地对话。首先,我们来到了伏波庙,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崭新的雕像,村民们告诉我们,这是他们自发筹资为伏波将军重塑的金身。据了解,东汉的马援将军又名伏波将军,63岁来这边征“五溪蛮”,被奉为酉水河的“河神”。出于对伏波将军的敬仰,同时也希望他忠君爱国的精神能继续传承下去,老司岩建了此庙,并命名为伏波庙。

出了伏波庙,沿着小路往下走,便来到了绝壁古井,这是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胜地,水井的水是山里引下来的山泉水,即使是在干旱时期,这口井也从未干涸,成为了村民世世代代生命的源泉。

沿着小路往上走,便是古城墙,修建于雍正七年,城墙上的砖块都是从常德用船托运至此,人工从码头搬运上来,30个石匠打造了三年才建成,其造价可以买下当时的王村,因此有了“王村一条街,不敌老司岩一壁岩”之说。王村老街长五里,不敌老司岩一壁岩热闹,可见昔日老司岩的繁华程度。

推开紧闭的大门,便踏入了四合院,门口的地砖坑坑洼洼。据说,以前这里门庭若市,来往的人把地砖踩成了如此模样。院落里每扇木门上都是人工雕刻的不同形状的窗花,有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等,都代表着吉祥的寓意。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老司岩、了解了老司岩、爱上了老司岩。“我们是从武汉来的,跟着路上的标识标牌找过来的,村里的风景非常优美,这些古建筑保存的比较完好,可以感受到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游客李先生说道。

当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村民向海霞在今年开了老司岩的首家农家乐,自家养殖的土鸡、生的土鸡蛋、熏烤的腊肉变成了“香饽饽”,游客们吃完都赞不绝口。“村里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没有什么游客来玩,现在游客变多了,我们每天都能有几桌客人,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多了,村里的设施也变好了,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农家乐老板说道。

在文旅融合的带动下,老司岩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好了,人居环境更美了,游客更多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未来,红石林镇政府将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责编:李鎏

一审:李鎏

二审:张雨

三审:陈真

来源:古丈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