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峰客户端7月25日讯(通讯员 王玖华 罗驰宇 赵映辉)30多位女工各就各位,伴着缝纫机的嗡嗡声,演奏出一支支欢快的劳动交响曲。走进花门镇正公祠村的正公书包厂,好一幅生产繁忙的景象,书包厂的成功创办,“兵支书”功不可没。
“除了这个书包厂外,还有一家瑞丽鞋面厂和一家筑美公司,都是‘兵支书’招商引进来的,为80多人提供了 就业岗位,开辟了群众增收之路,为全镇的退役军人做出了榜样。”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勃对“兵支书”赞赏有加。
“兵支书”名叫陈志高,58岁,正公祠村人,1986年入伍,部队里入党,1990年退役后担任村会计10年,2002年,独闯江湖,在云南站稳脚跟,当上了建筑公司的包工头。正当他混得风生水起时,2016年合并后的正公祠村换届选举,被群众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村支部书记,建设美丽乡村,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是我的职责和义务。”“兵支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以2013年为例,发挥乡贤赵湘林等人脉优势,投资20多万元,整修和加固山塘5口;把黄金坝沿河800多米长的水渠修建一新;村组公路沿线安装了路灯和添置了垃圾桶等环卫设施,扮靓美丽乡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23年下半年,“兵支书”做通乡贤贺乔丰的工作,出资4000多元,购买电泵水管,抽水抗旱,保障了独家、建新等3个组600多亩晚稻获得丰收。
“‘兵支书’尽了力,花了心血,把村里装扮得漂漂亮亮的。”68岁的老党员王大爷满心欢喜。当地先后新增了2个组的2台变压器,更换了大石屋组的变压器,旧电线换上新电线,彻底告别了电力不足的历史。2023年,争取县发改局立项,申请建行“共享贷”资金50万元,在村部屋顶和文化广场空隙地,建起了11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收入6万余元,填补了村级集体经济的空白。
该村是县科协的乡村振兴帮扶村,帮扶工作队于2023年6月正式驻村帮扶。全村40多名党员,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6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帮扶工作队队长李雄介绍:“‘兵支书’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预防溺水、森林防火、矛盾调解、粮食生产一样也未落下。尤其是环境卫生整治,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今年上半年,组织党员、村干部、帮扶工作队及网格志愿者,会演了一幕幕四大攻坚行动大合唱,共入户走访162户;摸排垃圾处置等问题25个项;对全村村民的屋前屋后,田边路边塘边,进行地毯式集中整治,不定期进行环卫评比公示,制定文明公约,大幅提升了人人爱卫生、个个讲卫生意识,树立了文明新风尚。”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