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伦理精神探要
◇易学尧
我们对建筑的认知不能停留在直观表象层面,而是应该深入它的内在伦理精神。建筑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为主角、以秩序为主题的实用艺术和审美艺术,是人之形体安顿、心灵栖息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具有人本意识、符合人性需要和反映人格特质的人类文明结晶。从人类建筑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而言,建筑蕴含着人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理想,延续着人类的历史文化记忆、道德文化传统和伦理文化基质,寄托着人类对善的价值追求、对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往和对幸福家园的价值眷注。人类的价值理念和伦理观念通过人格投射和生命灵附的移情方式,深深地凝结、附注和渗透在建筑之中,从而赋予建筑以人类伦理精神的价值内涵。这种蕴藏于建筑生产、建筑治理及其建筑审美等实践活动和建筑物象中的人类伦理精神,可称之为“建筑伦理精神”。全面深入地研究建筑伦理精神的核心要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建筑伦理精神的“一元特质”
就基本内涵而言,建筑伦理精神是指一种建筑秩序体系所体现的伦理精神特质和伦理特殊品格,这种伦理精神特质和伦理特殊品格通过建筑伦理规范所追求的目标以及依此目标而衍生发展出的种种价值准则得以体现。建筑伦理精神具有“人本化”“人性化”和“人格化”的“人化”属性,是人类伦理精神的人格投射和生命灵附,这即为建筑伦理精神的“一元特质”。
建筑营造行为的“人本化”。主要体现在“源于人”、“为了人”和“关怀人”。首先,人是建筑营造活动的真正主体。人类基于自身的生活方式、实践理性、伦理观念、审美意识和价值理想等创造了建筑。其次,建筑的营建宗旨是“为人造物”。建筑营造行为作为一种尊重人的价值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人类的身心情感、安居乐业及其繁衍生息服务。最后,建筑营造活动关怀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建筑空间艺术的“人性化”。建筑是人性的空间化和凝固。首先,建筑空间艺术由人性思维所构建。建筑空间艺术是人类思维观念的外化表现,人类通过对建筑空间秩序进行人性化的处理和意义的赋予,从而实现空间的人性化。其次,建筑空间艺术注重人的身心感受。人能通过自我的身心感受,去为建筑空间注入一种人性的品质。最后,建筑空间艺术尊重人的行为方式。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有温度的建筑师会针对各类人群的行为方式予以人文关怀和价值眷注。
建筑审美艺术的“人格化”。第一,建筑审美艺术体现人格尊严。在建筑审美与鉴赏评价中,建筑空间与主体情感产生共鸣,建筑美丑与道德善恶相互关联,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与表达。第二,建筑审美艺术内蕴人格价值。人类的建筑审美活动具有人格价值负载,它蕴含和渗透着人类的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价值选择。第三,建筑审美艺术体现人格品质。宏观而论,建筑形象气质折射出审美主体的人格品质。微观而言,通过象征、表意、比拟等艺术手法将植物、动物、器物等形象赋予人的品格,也是建筑审美艺术的人格化表现。
建筑伦理精神的“两大基础”
在生发背景上,建筑伦理精神的存在与发展需具备两大基础:内在基础是人特有的理性与道德,外在基础是特定的生态与经济。
理性之所以是建筑伦理精神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基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营造、装饰、评价等无不基于人的理性思维。特别是在建筑的营造上,人的理性思维表现得尤为明显。道德之所以是建筑伦理精神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基础,主要是因为:其一,人类依据自身道德价值观念塑造与建构建筑伦理精神。建筑传承和延续的是人类伦理精神的内在基质和价值机理,其核心内容是道德思维方式与道德价值观念。其二,人类依据自身道德价值观念理解与诠释建筑伦理精神。人类不仅在建筑的生产与治理等实践活动中渗透着道德价值观念,而且在对建筑实体的鉴赏、认知与评价中渗透着道德价值认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价值选择,从而使得建筑承载着人类伦理精神。
生态是构成建筑伦理精神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基础。一方面,建筑是存在于特定生态中的建筑。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一系列生态因素为建筑生产、建筑治理和建筑实体存在提供了自然基底和空间场域。另一方面,与建筑相关的人也是存在于特定生态中的人。人类社会只要存在,就必然处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因此,生态是建筑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前提,而作为建筑所内蕴的建筑伦理精神本质上也应该是生态的存在。经济是构成建筑伦理精神存在与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方面,经济是建筑实践活动的主体生产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建筑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是建筑实践活动的客体生产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建筑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建筑材料与工具,其使用和选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既然经济是建筑生产与发展的现实基础,那么作为建筑所内蕴的建筑伦理精神,其现实基础同样是经济。
建筑伦理精神的“三维表现”
在呈现方式上,建筑伦理精神主要通过建筑生产、建筑实体和建筑治理三个维度表现出来。
建筑生产是“以人为主体”的营造和设计实践,它注重安全和品质,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根据建筑生产的内在规律,可从专业、职业和行业三个层面理解与认知建筑生产的伦理精神。建筑生产的专业伦理精神包括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理性精神和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建筑生产的职业伦理精神体现为恪守本分、安全生产的伦理信念,诚实守信、尽职尽责的伦理底线,义利兼顾、谨遵法度的伦理操守。建筑生产的行业伦理精神主要体现为各方的道德自律和责任担当。
建筑实体是“以空间为主角”的人化艺术,是人性的空间化和凝固,它追求实用和美观,体现出对人性需求的价值关切。建筑实体的伦理精神通过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彰显出来。建筑风格彰显的是艺术伦理精神。建筑功能彰显的是实用伦理精神。建筑结构彰显的是科技伦理精神。建筑材料彰显的是经济伦理精神。建筑环境彰显的是生态伦理精神。
建筑治理是“以秩序为主题”的公共管理,它追求平等与公正,在人本理念的基础上表达出对人格尊严的价值眷注。根据建筑治理的内在规律,可从角色伦理、法律伦理、制度伦理三重向度理解与认知建筑治理的伦理精神。从角色伦理而言,建筑治理涉及各方治理力量的参与与合作,彰显平等精神、自律精神与合作精神。从法律伦理而言,建筑的生产、运营及其维护都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法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形态,其在治理过程中凸显的道德理念是幸福、和谐与正义。从制度伦理而言,建筑治理受到社会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其间的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制度设计上,治理需要设计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制度,并明确规定各方主体应该追求的目的或者价值。其二,在制度运行中,治理各方主体需要遵循服从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等伦理原则。
发扬建筑伦理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建筑伦理精神是建筑这一器物背后和之上、之间的形上之道的综合化表现,是人类伦理精神渗透或内蕴于建筑这一形体状貌之中的道德意涵和价值神韵。深入系统地阐发和揭橥建筑伦理精神的内涵实质、生发背景和呈现方式,诠释并探赜其人化的“一元特质”、奠基的“两大基础”与存在的“三维表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在理论意义上,阐发、传承并弘扬建筑伦理精神,有助于彰显建筑伦理价值、提升建筑伦理品质、赓续建筑伦理文化。首先,建筑伦理精神有助于彰显建筑伦理价值。建筑伦理精神作为建筑各方主体的人格投射和生命灵附的精神特质,具有明显的价值负载,蕴含着丰厚的伦理意义或伦理价值。其次,建筑伦理精神有助于提升建筑伦理品质。建筑伦理精神与建筑伦理品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伦理品质。最后,建筑伦理精神有助于赓续建筑伦理文化。建筑传递和延续着人类的历史文化记忆、道德生活理想和价值情感寄托,内蕴着悠久醇厚的人类伦理精神,其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文化来研究。
在实践价值上,含弘光大建筑伦理精神,有助于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幸福建筑”理念提供可靠价值依据与精神动能。“建筑是对人的全方位关怀,是以人的全面需求为本,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进人的幸福。”以增进人之幸福为价值目标的建筑即是“幸福建筑”。“幸福建筑”理念敦促人类重点关切与建筑相关各方主体的合理诉求,让各方合理诉求都得到相应满足与充分实现,使人之幸福指数得以提升,这就是未来建筑所崇尚的理想信念,也是建筑伦理精神的价值追求和人类憧憬的未来福祉。
(本文摘自《伦理学研究》2024年2期《建筑伦理精神探要》,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产业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博士,湘阴博教高双创智库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一审:刘慧
二审:梁墨源
三审:刘光辉
责编:黎日铱
来源:湘阴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