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区委书记周卫星署名文章 |夯实“耕”基 筑牢粮仓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头条
阅读:9528
2024-07-11 18:05:12

​赫山区位于湘中偏北、洞庭南缘、资水尾闾,是传统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近年来,赫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田长制工作为抓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全区耕地保有量提升至59.74万亩,2年内净增加0.96万亩,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区。

赫山区笔架山乡中塘村

一、党政同责,牢守耕地红线。赫山区始终视耕地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绝不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牢记国之大者。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党员干部必修课,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亲自抓,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常态推进,镇村两级狠抓落实,形成全区“一盘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贯彻国之大政。在全市率先构建“1+3”田长制体系,出台“破坏耕地责任追究办法”等政策文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保护、逐级负责”的原则,压实区乡村三级田长责任,切实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百米”。

“和美湘村”——赫山泉交河镇新松树桥村

守护国之大美。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精心编制全区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和142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强化项目用地审批,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做到“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
   二、干群同心,激活耕地潜力。赫山区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干群齐抓共管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的强大合力。共管农田。
   发挥村民熟情况、懂农事、有热情的特点,在全区选配864名基层网格田长,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形成“人防+技防”智慧监管模式,今年完成552个“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图斑整治,近两年累计恢复耕地1.35万亩。共话田事。以135个美丽屋场为载体,组织召开村民屋场会、板凳会,共同商讨农田水利、农事安排、耕地流转等村级事务,宣传耕地保护、集约用地、双季稻种植等政策,全区每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5万亩以上,产粮50万吨以上。

益码管田

共享粮仓。依托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十代十化”、农田“管家”“合伙人”等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在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加快培养更多新农人,让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三、政企同频,挖掘耕地效能。赫山区坚持市场化运作,持续引导各类资金、项目、人才向农村聚集,为耕地赋能。院地共建为耕地育种。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研发选育“赫山兰溪大米”专用品种,完成镉低积累水稻种植6.7万亩,有力破解水稻镉超标这一世界性难题。综合整治让耕地增量。实施兰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平整零碎土地、配套沟渠灌溉设施等方式,将坑塘、荒地等开发为水田和旱地,全区累计新增耕地指标0.23万亩。

兰溪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北岸新村)

​数字流转让耕地溢价。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在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累计流转耕地面积22.29万亩,交易突破3.07亿元,最高竞拍溢价率117%,农民增收超过120元/户,实现村集体、农户、经营主体三方共赢。投贷联动让耕地生金。创新高标准农田投贷联动模式,以财政补助资金为引导,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用新增耕地指标、产能指标、租金溢价等收益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完成14.44万亩“小田并大田”,计划通过5年时间逐步把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仓廪实,天下安。赫山区将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质量不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责编:顾宇帆

一审:丁洁冰

二审:皮尉人

三审:向杰

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