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摘自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的讲话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俞强年 通讯员/尹照 刘淼) 5月18日,攸县黄丰桥镇湖厂村的楠竹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忙着赶制竹帘半成品订单。这些半成品竹帘,将装车送往江苏、广州等地。
“我们一年用竹接近一千吨。每年帮老百姓销售楠竹资源三四百万元。”楠竹加工厂负责人管继云介绍,加工厂车间内有工人近60人,每年为村民增收六百万元左右。
湖厂村地处山谷,虽然有着丰富的楠竹资源,却因销路问题而“守着竹子愁饭吃”。面对这一困境,当地政府引进楠竹加工厂,实现了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的转化,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
攸县楠竹产业,是株洲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了产业振兴的“任督二脉”。炎陵黄桃、茶陵红茶、攸县香干、醴陵油茶、王十万黄辣椒、白关丝瓜……越来越多的产业“土疙瘩”变成了市场上走俏的“金果果”,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鼓。
“炎陵黄桃”种植面积0.64万公顷,总产量达8.5万吨。作为炎陵县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6万余人参与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2亿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年增长超400万元。该县被誉为“中国优质黄桃之乡”,炎陵黄桃品牌建设被全国推介。
“茶陵红茶”有茶叶面积0.9万公顷(含野生茶)。茶陵县在加工、储存、销售、品牌创建、生态旅游等全产业链上全面发力,实现了茶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由低端产业链迈向高端产业链,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贴着“茶陵红茶”“云阳山”等品牌标签的茶叶远销全国各地,当地也真正走出了“以茶助振兴、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发展新路。
“白关丝瓜”种植面积达0.67万公顷,全产业链产值约5.2亿元,白关镇丝瓜种植大户约1500余户,大型丝瓜种植企业、合作社10家,村级集体经济21家。近两年,该农产品牌已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株洲地区唯一的国标“双认证”蔬菜类农产品,如今已销售至英国等全球市场。
【释】
过去,不少地区的“土特产”停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产品阶段,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充分提炼。近年来,株洲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辟一产“接二连三”的新局面,推动由卖初级产品向卖制成品转变。做好“土特产”文章,既要因地制宜开发,使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成为乡村居民致富增收的增长极;也要走差异化道路,打造独树一帜、高质量、高品位的特色品牌;更要以更大的视野和空间整合好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和区域的各个要素资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业集群。
责编:郭玲
来源:株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