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载芳华,七十二年坚守。“郴州好人”郭求知年轻时被嘉禾民歌吸引,立志将其传承发展,经年累月,她矢志不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与嘉禾民歌的故事。
在嘉禾县文化馆的档案室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老物件,其中的老式录音机格外引人注目,它体积庞大,十分笨重。可在50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郭求知的年轻小姑娘却将它视为珍宝,一个人扛着它上山下乡,奔走在收集嘉禾民歌的山间田野中。老式录音机,承载着郭求知与嘉禾民歌难以割舍的情怀……
眼前这位哼着嘉禾伴嫁歌的耄耋老人是郭求知,88岁高龄的她唱起歌来精神抖擞,嗓音洪亮。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我们嘉禾(伴嫁歌)这个词写得好,它很完整。“半升绿豆选豆种”,第一句就写得好。”
郭求知与嘉禾伴嫁歌的渊源还得从72年前说起。郭求知为湘潭人,1952年,湖南省文工团整编,号召干部下基层辅导群众文艺活动,16岁的郭求知因年纪太小被留在了团里。郭求知不理解,找到领导,主动要求下乡。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我们打口号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边缘的地方去,我们不怕苦,越苦的地方我们就越要去。”
下定决心,郭求知便来到了嘉禾县文化馆工作,担任文艺专干。因为和妇女们打交道多,常去村民家里转悠,郭求知也因此发现了嘉禾民歌这朵“乡土里长出来的奇葩”。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老百姓喜欢,一喊唱歌个个都来了,都在旁边看,而且越唱越多。”
嘉禾民歌以伴嫁歌为主体,融合了当地的婚嫁传统、民情风俗和人文历史,是嘉禾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据古县志载:“嫁女前夕,女伴相聚首,谓之伴嫁”,“伴嫁时姻族女亲咸集,夜歌达旦”。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嘉禾 )文艺比较缺乏,文艺生活少,伴嫁歌是当时唯一一种文艺方式。妇女喜欢,要发动妇女,要联系群众,就要搞他们喜欢的东西。”
嘉禾民歌多为村民口头传唱,没有任何书面记载,为了不让这朵“乡土里长出来的奇葩”遗落民间,郭求知开始了收集嘉禾民歌的漫漫征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嘉禾交通闭塞,条件艰苦,收集民歌只能靠步行。郭求知翻山越岭、无惧风雨、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一个人走遍了嘉禾360多个村庄,一边学土话,一边学唱歌,一笔一划记录曲谱。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学嘉禾土话,我晓得讲一些的,我说话你懂不懂。你吃饭了没有,我慢慢学,我现在也会。”
后来,县文化馆馆长考虑到她收集民歌困难,特意购买了一台录音机,这让郭求知如获至宝。即使在收集民歌路途中遭遇狂风暴雨,她也不顾危险,拼命保护录音机。
无论是伴嫁歌,还是民歌,都成为了郭求知尽心收集的文艺瑰宝。她力求让收集的每一首歌曲,都完整地保留民间流传的原生态词曲韵味、方言土话和唱腔唱法,让观众从历史的角度去品位作品原意,感受时代变迁,传承传统文化。
2024年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郴州好人”、原嘉禾县文化馆职工郭求知说:“这个创新和传承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形式上提高。它那个血、他那个筋、它那个根,你要留,不能乱改。”
责编:刘芷希
来源:嘉禾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