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北斗溪,变了模样——探访“湖南基层治理的北斗溪实践”之一
新湖南 • 风向标
2020-01-07 06:41:08
首页头条收录



2019年12月27日,溆浦县北斗溪镇,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的花瑶民居已成为沪昆高铁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图片均由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辜鹏博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婷 肖军

从沪昆高铁溆浦南站下车,行车10分钟抵达北斗溪镇政府。这里,是沪昆高铁进入怀化第一站。

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清雅的水墨画:一色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的花瑶民居在青山绿水间隐现,簇新的柏油路依山势百转千回通达四方,新种下的油菜绿意盈盈漫向远方。冷冽的空气中满是静谧安宁的味道。



(2019年12月27日,夜幕下的溆浦南站。2014年底,沪昆高铁建成通车,溆浦南站就设在北斗溪镇。)

然而,把时间坐标拉回以前,你会看到另一个北斗溪:远近闻名的交通死角,民生与经济比较落后,全镇14个村一半以上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部人口的近1/3。在外跑生意的村民多半不愿意提起自己北斗溪人的身份,怕“丢面子”。

“从县城到镇里,百把公里山路,颠簸了3个多小时。第一次到凤型村,光交通工具就换了三样,小车换面包车,面包车换摩托车,最远的人家,只能步行进去。”回忆8年前到任九溪江乡(2015年与北斗溪乡合并为北斗溪镇)时的情景,溆浦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斗溪镇党委书记梁金华几多唏嘘。

“第一次带女朋友回村,一下车,哗啦,泥巴水一下漫过了脚踝。”坪溪村村民罗崇武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就这样吹了。女孩父母坚决反对:“你们这里太穷了。”

比起山外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山深处的北斗溪发展的脚步多少有些蹒跚。山里人吃饭不愁,但没几个活钱,村民经济来源有限,“吃饭靠种田,用钱靠砍树”;交通闭塞,手机打电话常常没信号,群众出行主要靠步行,有些村寨只隔着一条冲,喊得应,看得见,走到家里要半天。

落后的,不仅是民生和经济。

镇纪委书记伍长安第一次去茅坡村开党员大会,稀稀拉拉来了不到一半人。村部简陋,借用隔壁小学教室搁几条长板凳就是会议室。干部才开口,底下党员“嗡嗡”一片扯闲谈,会议开得颇为艰难。

为了向往的生活,镇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下老人与孩子。农村空心化与基层党建薄弱问题交织,干部队伍老化、素质偏低,个别村一度陷入选不出村干部的困境。

华荣村党支部书记黄峰回忆那段时光直摇头:“一方面没钱,一方面攀比,村里红白喜事排场越搞越大,你追我赶。”



(2019年12月27日,一辆高铁停靠在溆浦南站。2014年底,沪昆高铁建成通车,溆浦南站就设在北斗溪镇。北斗溪镇一跃成为溆浦南部窗口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高铁经济明星镇。)



时代列车急速前行。2014年底,沪昆高铁建成通车,溆浦南站就设在北斗溪镇。“山门”轰然洞开。短短几年,北斗溪天翻地覆大变样,一跃成为溆浦南部窗口镇、花瑶文化特色镇、神秘古村生态镇、高铁经济明星镇。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3%下降到2019年的0.75%。



(12月30日,溆浦县北斗溪镇,九统公路旁油菜田绿油油一片。油菜地、花瑶民居与青山绿水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由贫穷山区变明星乡镇,哪把钥匙打开了北斗溪治理与发展的新天地?“领头雁”梁金华并不多讲,建议记者去村里找答案。

寒雨洗尘,沿着干净透亮的水泥路走进茅坡村。隔起老远,村党支部书记梁杰就热情地伸出手来。这个面相憨厚的年轻人今年37岁,是镇里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梁伢子不错,今年带头干了几件大事,修路、拆旧、改厕,大家服气。”“梁伢子谦虚、踏实、肯干,也有思路。我看他晚上11点前冇归屋过。”腊肉在火塘上方“滋滋”冒油,村里的老支书、老党员你一言我一语评议起村支书。一旁的梁杰不好意思地直挠头。



“乡村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基层党员干部。”梁金华告诉记者,通过内选外引的方式,乡村旅游带头人刘兴木、茶叶种植大户肖守逢、猕猴桃种植大户段吉龙等一批能人被选拔出来担当重任。村级领导班子选优配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力激发了。

二都河穿镇而过,蜿蜒流淌,弯过一道湾,就到了沙坪村。村部建筑和全镇民居一样,均是极具特色的花瑶风格,自成一景。

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里,电脑、空调、饮水机、沙发、WIFI,一应俱全。群众进门办事享受“五个一”:一张笑脸、一个问候、一杯热茶、一把椅子、一个回复。“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几个大字挂在墙上格外醒目。

(2019年12月27日,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小学,蓝天绿地,家长接刚放学的孩子回家。)



沙坪村老支书向晓华和几个老伙计正围坐火塘唠嗑,看到记者,热情地迎大家进屋。聊起这些年的变化,人人都有话说。

“最大的变化是水、电、路。以前到处挖井找水,现在自来水接进家家户户;以前电灯老黑,煮饭时常不熟,现在晚上出门,亮堂着呢;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鞋子都不沾泥,物流也到了家门口,山货一车车出去了。”60岁的张贻流老人快人快语。



(2019年12月27日,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在教学楼前开心地跳皮筋。)

“房子和环境也大变样了。旧木屋变成了小洋房,这几年镇里统一搞花瑶风貌改造,美得很。以前村里卫生差,垃圾到处扔,现在到处干干净净,谁家都不愿意评个‘不清洁’。” 张在元老人插话。



(2019年12月27日,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村民给家门口的三角梅花浇水。如今,村里环境大变样,不少农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卉。)

“要我说,风气也大变样了。村村有村规民约,户户有家训,游手好闲、小偷小摸的全没影了,都攒劲奔好日子去了。乡村建设,大伙儿都是主人翁。”早些年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向晓华担任了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理事长,对风气之变深有感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它事不办,乡亲们都拎得清咧。”

“这些年,北斗溪环境变好了,出行方便了,百姓幸福了,干部辛苦了。”几位老人一致给镇党委一班人点赞:他们办的,件件桩桩都是群众盼望的大事难事。

乡村的夜来得早。离开沙坪村,天已黑透。山脚下,太阳能路灯星星点点亮起,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溆浦南站相映成辉。繁华与安宁,开放与沉静,在北斗溪的深冬里缠绵、生长,展开更加明亮辽阔的未来。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月7日01版)

责编:姚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