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奋斗七十载 史忆新湖南|1969·湖南三线建设:大山深处的热血芳华
新湖南 • 湖湘访古
2019-09-20 06:32:02
首页头条收录

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在这场战略布局中,湘西、湘中地区成为了重要阵地。成千上万湖湘儿女背上行囊,走进大山,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一代人的热血芳华。

40多年前,季连清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参与国家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如今90岁高龄的季连清虽从未忘记,却又很少与人提起——这是亲历者切身的喜悦和感伤。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为加强战备,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把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向三线地区战略性转移。

在湖南,数以万计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跋山涉水来到湘中、湘西腹地,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祖国的战略大后方。

但随即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湖南的三线建设受到干扰和冲击。所有工程项目基本上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进展缓慢。

1969年,中苏矛盾急剧恶化,滞缓的三线建设又再次掀起高潮。

空军和三机部(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了013基地领导小组,制定了在湘西地区建设两套飞机、两套航空发动机生产线的庞大计划。

时任株洲331厂工会主席的季连清,被调到长沙参与013基地的组建工作。“我们在长沙筹备了半年,随后去了大庸(今张家界市)。”这次进山,季连清8年没有出来。

013基地在长沙、沅陵、大庸、常德、溆浦、芷江等地先后铺开了23个点,建成工厂10个,物资供转站库5个,车队3个,船队1个, 28000多人参与了湘西航空工业建设。

“在湘西,我们‘013’可出名了!”2019年8月20日,说起013基地的知名度,季连清声音高亢而洪亮,“300多辆卡车浩浩荡荡穿梭在大山里,那阵势让当地老百姓开了眼。”

3357厂锻铸零件毛坯,300厂生产飞机齿轮,330厂负责直升机叶片,312厂部装,102厂总装……这些带着神秘番号的军工厂遍布在大山深处,湘西的自然地貌为国防工业提供了安全屏障。

然而,问题也在逐渐暴露。由于厂房高度分散,无法形成流水线。在深山沟里,工厂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用在开山、筑路等工作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52厂削平了一个山头,才把生产的大型直升机旋翼运出来。”季连清的记忆里,挖山打洞贯穿着工作始终,“也是因为我们削平了几座大山,大庸机场(今张家界荷花机场)才能有飞机飞起来……”

山区的工作环境异常恶劣。今天的天门山,已是游客们争先前往的网红景点,而在当年,这是很多013基地建设者们不能忘记的艰苦回忆。

81岁的邓桂元曾经带着3个孩子,在大山里的332厂生活了5年,工作的苦可以克服,但作为母亲,照顾孩子的辛酸都刻在了骨子里。厂里的孩子在大山后的西溪坪上学,中午吃不上饭,父母们就轮流给各家孩子送饭。“钻过一个山洞,路很难走,也吓人,但是总比翻山省时……”一个背篓,十几个孩子的午餐,肩上扛起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对祖国的承诺。

《湘潮》杂志曾这样评价三线建设:作为特定时代的特殊产物,三线建设中的许多做法违背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但瑕不掩瑜,三线建设为湖南经济的崛起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工业遗产和精神财富。

2017年5月5月,国产大飞机C919一飞冲天。坐落于长沙的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为这只“铁鸟”打造了一副坚固的“大脚”。这家公司便是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3028厂。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委网信办指导 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宛俊余 视频 刘颖雯 视觉 陈青青

责编:彭彭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