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作家陈沸湃的新疆情
新湖南客户端.头条轮播图
2019-06-22 07:20:13

“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湘潭作家陈沸湃的新疆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肖畅

新疆喀什地区红光村年过八旬的麦麦提·伊莱克大爷家的墙上,挂着一张他与老乡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合影。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县城,来到了远在5000公里之外的北京。

“多亏了湘潭的陈作家,帮我圆了北京梦。”麦麦提·伊莱克眯着眼笑着,眼神里透着质朴与坦诚。

近日,记者见到了麦麦提·伊莱克口中所说的“陈作家”——湘潭作家陈沸湃,听他讲那些发生在他和新疆农民朋友们之间的故事……

红光村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边缘,曾是一个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世纪60年代,一群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兄弟姐妹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建造家园,并将这个村子命名为“红光村”,意为党的红色光芒照耀的地方。

2014年5月28日,村里来了两位湘潭的客人:陈沸湃和他的妻子曾丽娟。他们背着简单的行李,说是要和这里的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一部反映新疆各民族大团结的作品。

经过两个多月挨家挨户地走访,他们被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村民深深感染,被流淌在这里的鱼水深情般的民族友谊深深感动着。

“自1983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月,这在每个村民心中的分量很重。”陈沸湃说,“麦麦提·伊莱克大爷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都舍不得多买一斤羊肉,但是每年的5月他都要宰一只羊,做一锅抓饭,款待各族邻居,30多年了从未间断。”

“大家彼此就像兄弟姐妹,几十年亲如一家。”曾丽娟说,春节时,维吾尔族村民会到汉族村民家挨家挨户拜年。古尔邦节,汉族村民会为维吾尔族村民准备礼物、表演节目。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各族群众都齐聚在村部广场联欢,一同唱起“木卡姆”、跳起“麦西热甫”……

陈沸湃夫妇俩把这些感人故事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创作成了一部10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亲历,我的新疆之家》,这部作品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新疆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后来,此书作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作品出版,广受热捧。

在与红光村村民的接触中,陈沸湃夫妇深感老乡们对党、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当他们听到麦麦提·伊莱克总是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去过北京”时,陈沸湃又坐不住了:“如果能圆了老乡们的北京梦,让他们感受新时代的新发展,这无疑能促进民族团结,一定很有意义!”

说干就干。2015年6月下旬,陈沸湃夫妇毅然将卖书所得、准备买房的10多万元书款全部掏出,邀请红光村维、回、汉3个民族的10名村民到了北京。

“我是我们家唯一一个到过北京的!”村民买热依木·塔依尔激动地说。每到一个景点都要做笔记的乌拉音·色麦提则说,他要把笔记带回去,要把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大家庭的温暖友爱一点点地告诉乡亲们。

在北京的4天,陈沸湃夫妇全程陪同当导游。但是,这次行动也给他们夫妇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15年7月3日,曾丽娟的老父亲离世,他们匆匆往老家赶,因为相差一个多小时而未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

“一想到老乡们流露出来的那份渴望与欣喜,我们心中多了一些慰藉。”曾丽娟说。2016年,他们夫妇俩又到处奔波做销售,想方设法筹集了10多万元资金,再次邀请新疆喀什地区两个县14位维、汉民族团结模范,到长沙、韶山、深圳等地参观游览了10天。

此后,他们继续留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公益活动:联系慈善家为贫困学生捐款,让58名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自筹资金,将购买的108套冬衣送到了108名生活困难的孩子手上……

“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陈沸湃说,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带动更多的华夏儿女为祖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责编:姚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