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龙华山下亲人来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6-04 07:20:22

龙华山下亲人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刊载于2019年6月4日《湖南日报》06版)

初夏,几场细雨轻洒,龙华山变得更清秀,山野披绿,羊儿撒欢。

龙华山位于长沙市北部,巍峨的身躯,既是浏阳市、长沙县、平江县3个地区的分割线,也是当地发展的“屏障”。

大山与村民无言相依。几亩农田,满山青绿,守住了乡愁,但也“锁”住了贫寂。

龙华山下的浏阳市新光村,由原龙华村和新光村合并,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

2014年起,新光村陆续迎来了亲人:来自长沙市雨花区的68名党员干部,先后对其开展帮扶。一支3人的队伍脱产驻守,成为村里的“守护者”。如今,新光村116户贫困户,已有108户“摘帽”。

搬出大山

交通闭塞、生活不便是造成贫困的主要根源。扶贫队的首要任务,是带领龙华山下的乡亲易地搬迁出来。

新址要方便生活,要有文娱设施,最好能在家门口就业……扶贫干部穿梭在田间地头、屋舍村部,把乡亲对迁入地的期盼收集整理出来。再对接资源、争取政策,扶贫工作队来回奔走。

很快,新光村启动搬迁。今年2月,24户贫困户住进了新家。

红色外墙,宽敞的房间,门前屋后都是水泥路。离集镇5分钟,离学校10分钟,这是贫困户唐辉煌的新家。“以前我们最怕下雨。一是房屋漏水怕倒塌,二是接送小孩泥路难走。现在可睡个安稳觉了。”

新光村党总支书记徐定介绍,在搬迁的同时,雨花区还启动配套建设,2017年、2018年共投入240万元,并争取省市资金260万元,完善了13.2公里村级道路建设,修建河坝和村民健康休闲通道等。

变身“股东”

新光村现仅8户没有脱贫。对已脱贫的,雨花区也秉持“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监管,不脱帮扶”。扶贫队更远的担忧是:在全部摘帽、帮扶队撤走后,村里如何避免返贫、维持收益的原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扶贫至关重要。

扶贫队在经过调研后把目光瞄准了芦笋。在扶贫队的建议下,去年6月,新光村成立仁心合作社,打造芦笋种植基地。流转土地、购买幼苗,前期投入均由雨花区政府、新光村负责。

4月初,1.1万株幼苗种下,经过近2个月的生长,目前嫩嫩的枝条长到了20厘米。徐定指着大棚,给记者算了笔账:“1亩地可产出1000多公斤,按12元的市场价计算,将带来70万元的销售额。”目前,有64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

村民自己也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大学生邓林、邓豪选择回村创业,成立了林豪合作社,发展蔬菜基地;村民寻管财、李雪站成立仁德和合作社,流转300亩土地发展油茶产业。不少贫困户或以资金或以土地入股,当起了股东。不少贫困户表示:跟着村里干,大家有信心。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