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庄主”20年种出一个梨花谷,如梦如幻美煞人
新湖南客户端
2019-03-29 12:51:26

3月26日,海拔600米的太浮山南麓,石门县蒙泉镇七四林场,别号“梨花谷”的山野梨花飘雪,延绵几个山坡,一群操着温州话的游客在拍照赏花,笑声打破了山峦的宁静。



航拍梨花谷

梨花谷的主人田金堂围着山头转了几圈,他的关注点和赏花的游客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今年的梨花是我种梨以来开得最盛的一年,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景象,我得研究一下我往年的技术记录。”

田金堂在对果树进行修剪

田金堂是石门县蒙泉镇二龙村人,曾经当过兵和村支书,后辞职创业,承包了七四林场。1999年秋,已经营农场3年多的田金堂从湖北省梨子种植大县收购了一万多株别人计划砍伐的梨树,开辟了200亩梨园,在柑橘种植大县石门,开始了他在南方培育优质梨果的实验。但他像所有的创业者经历一样,没能避免初涉行者经验、技术等不足带来的重挫,病害、天灾、剪枝等问题结伴而来,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但田金堂有着与生俱来的执拗和好学。年关一过,田金堂不仅没有跟风把梨子树砍掉,反而再贷款30多万元,加大对梨园的投入。他陆续去了湖南农大、省林科院、安江农校学习,去福建建宁、江西和岳阳等地学艺。“要学习但不能照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探索一套最适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办法。”田金堂很理性,在各种理论和经验面前,他反复尝试,用实践结果来检验技术参数。

这些年来,田金堂对每次果树修剪、施肥和病虫防治都做了技术记录档案,逐年比对,一棵树保持多少枝条合适?一根枝条挂果多少营养跟得上?施肥选择什么时辰、什么质量果实口感最佳?……田金堂一反传统农业的粗放管理模式,一直在调整积累的技术参数,硬是把南方常见的一株株高大乔木梨树改造成农民采摘方便的通风舒朗的矮脚盆景造型,春观花,秋赏果。专家最为惊奇的是,果园常见的梨锈病、风吹落果的难题在七四林场消失了,取名“金堂梨”的果实光泽可人,果型漂亮,乐口消融,秋收季节,它每市斤的批发价比市场零售都高1.5元以上。田金堂因此被湖南农业大学的老师称为没有证书的高级农艺师。

在员工管理上,田金堂对聘用的十几名固定员工实施薪酬固定和浮动相结合的计酬办法,薪酬由基础收入、目标分红、季节性收入和退休养老红包构成,将大家的利益和林场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他将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管理办法总结为三句话:生产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种植园林化。

“千家万户的分散性农业发展到今天,如何向规模农业、专业农业转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农民田金堂的实践和思考的已经超出了一名自给自足的农场主的视野范畴,这位有着现代农业发展意识的新型农业企业家,一直尝试着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靠拢,期望用自己20余年的所思所为,为投资时间长、技术要求高的农业慢产业如何活下来、活得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和可供复制的样本。

如今的七四林场已成为蒙泉镇甚至石门县林果业种植的产业龙头,拥有梨园近500亩,柑橘近1500余亩,年产值近300万元。

从2017年开始,田金堂的梨花谷承办了两届石门蒙泉梨花节,成为石门全域旅游第一站。今年,第三届梨花节将于本月30日再次盛放,梨花谷正由单一农业向多元产业发展。

“我的目标是果树产值达到500万元,我希望自己不再是传统的农民企业家,而是一名有着现代农业意识的农业企业家,总有一批人要带头转型啵?”64岁的田金堂在梨花海洋中谈起心愿,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

(刘雅玲 胡南 王明睿 傅可以)

责编:吴蓓

来源:常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