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树
新湖南 • 风向标
2019-03-07 06:45:51
首页头条收录

文爱华代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赵应云代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王国海委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超 摄

主持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文稿撰写: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陈昂昂

【嘉宾】

文爱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赵应云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

王国海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报告亮点】

●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 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 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观点】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不断畅通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浇灌实体经济之树?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的议题。3月6日,三名代表委员做客“两会聊天室”,共议这一话题。

文爱华代表:责任担当,做小微企业发展的铺路石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银行开出了一系列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要增加30%以上。”文爱华代表说,要依托自身优势,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文爱华认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也是落实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的具体举措,更是湖南省分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些年来,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不断创新普惠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流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精准滴灌到最底层、最急需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实现对小微企业精准直达的金融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文爱华介绍,2018年,湖南建行普惠金融贷款新增109亿元,余额达294亿元;普惠金融客户数近7万户,比年初新增2.78万户;民营企业贷款及普惠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115个基点,惠及民营企业客户1.4万户。在推进普惠金融战略中,湖南建行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实施“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放款慢、审批繁琐是最头疼的事情。”文爱华说,过去银行投放一笔贷款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0至30天。湖南建行通过创新“小微快贷”,构建“一分钟”融资、“一站式”服务、“一价式”收费的信贷模式,大幅提高服务效率,小微企业贷款从申请到发放最快只需要3分钟,极大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自2017年6月以来,湖南建行累计为超过2万户小微企业客户在线发放贷款4万余笔,共158.13亿元;近80%的小微企业客户获贷时间缩短为不到2个工作日。

“另外,我们还留出必要的‘容错空间’和‘奖励空间’,鼓励员工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文爱华介绍,建行湖南省分行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在KPI考核中的权重比例,给予贷款客户数和金额数增加的客户经理一定的奖励;实施尽职免责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实行免责化解,鼓励客户经理和基层机构敢贷、愿贷、会贷。

同时,文爱华也坦言,尽管金融机构在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这需要政府、银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等联手‘开药方’。”他建议,对于小微企业,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应降低相关利率和费用,建立更合理的定价机制。政府要健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在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风险分担的作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坚持准公共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开放“绿色通道”。

赵应云代表:农信系统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完善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既受到极大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赵应云代表表示,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系统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

“不管是以前的农村信用社、还是现在的农商银行,我们始终秉承‘农’字当头,改名不改姓,始终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赵应云介绍,湖南农商银行坚持股份制、商业化改革取向,坚持稳定县域、做实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其前身农信社在成立之初,就用下乡走村串户的“挎包精神”,烙上了过去那段艰苦岁月的印记,并孕育了“背包银行”的美名。

助力脱贫攻坚是金融服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湖南农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探索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以金融活水“滴灌”贫困户,贫困户只需有效授信就可申请贷款。

“别看一家一户的扶贫贷款数额不大,但它体现的是服务国家实施脱贫攻坚的大战略。”赵应云解释说,每一户贫困户从农商银行获得了金融支持,从而找到产业发展之路,产业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就业门路就越来越多,增收也有了基本保障。据统计,全省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85亿元,带动39.66万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到去年末,湖南农商银行存款总量达到9144亿元,贷款总额突破534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392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2355亿元,4000多个网点、近40000名员工遍布城乡,成为全省经营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普惠金融领导者”的作用。

“现在农村的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期盼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满足‘三农’的发展需要。”赵应云说,结合信息技术,农商银行不断推出智慧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让全省4000多家老百姓“家门口”的银行更便捷、更贴心。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村金融服务的信贷规模和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家农户从银行贷款种水果,可能几天大旱、几场大雨就会让他失收。”因此,赵应云建议,要加大涉农货币政策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降低金融机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期货+保险+银行”、“订单+保险+期货”、“银行+保险+租赁”等产品,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与普惠性。

“另外,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我们农信人要始终保持对‘三农’的质朴情怀。”赵应云说,“全体农信人要做经常下农村、真正懂农业、真心爱农民的金融先行者,切实担负起支农、支小、支微的社会责任,在‘三农’天地里开拓农商银行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农商银行成为联结农村广大群众的深情纽带,真正把农商银行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里。”

王国海委员:金融供给要真正实现“天热送风、下雨送伞”

王国海委员多年来密切关注我国金融运行体系的完善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等问题。

“不管是之前举行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金融课’,还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25次提及金融,都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王国海说,“要切实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让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更加契合实体经济的需求,真正做到天热送风、下雨送伞、雪中送炭。”

他介绍,2018年以来,央行连续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流动资金。但受银行惜贷慎贷、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真正传递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数量不如预期,存在“资金多、资产荒”的金融系统“堰塞湖”隐患。

“这表明,我们的金融运行体系还有诸多不足。”王国海举例说,如一些地方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够;部分金融机构还存在“重国企、轻民企,重大型企业、轻中小微企业,重政府项目、轻产业转型项目”等现象;对电子商务、动漫、文化、互联网等新经济业态的金融需求不够重视等。

王国海认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直面金融供给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创新和加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供给的能力、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

他建议,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以银行为例,民营银行、社区银行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农商银行等要当好脱贫攻坚金融“主力军”等。要通过定量分析民营经济在GDP、税收、就业、环保等方面的贡献率,确定各类金融资源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系数和额度等,建立一整套可量化、可操作的金融考核制度,并以此为“考核棒”,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中来。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推出各种与实体经济适销对路、老百姓需要的科技金融产品、农村金融产品、文化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产品、小微金融产品、民生金融产品等等。要提高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湖南日报北京3月6日电)

责编:张笑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