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知行合一锻炼学生 选修课《价值中国》在湖南师大引追捧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19-03-06 15:38:46

近日,一门新开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价值中国》在湖南师大引发热议和追捧,这门课程的选修名额在选课系统开放当日,即被抢选一空。是什么原因,让一门刚刚开设的新课拥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

敢为人先,组建全国高校首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

2015年2月,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在全社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湖南师范大学组建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伊始,即聘请了一批校内外知名学者担任首席专家,为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专业指导,开展学术研讨,进行顶层设计。

随后不久,学校党委即制定印发了《湖南师范大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纲要》,明确要着力建设“课堂主阵地”“学术研究与交流阵地”等五个平台,努力实现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大学文化建设”等四个结合。

从2015年成立至今,研究院年年定期召开学术研讨和成果发布会,专家队伍不断扩大,首席专家从2015年的7人增至现在的16人;研究院决策机构不断完善,努力构建了党委书记任院长、负总责,宣传部部长、党办主任、社科处处长、校团委书记任副院长,分别负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讲、统筹规划、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的责任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召开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

研究院首任院长、时任党委书记李民同志说,整合全校人文社科研究资源和力量,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就是为了以建设高水平理论研究平台、学习宣传平台和实践转化平台为目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思潮、凝聚师生员工共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自觉践行、蔚然成风,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研精思覃,着力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她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凝炼、运演和生成,是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学校依托学校雄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通过设立专项资助、开设学报专栏、开展主题征文等途径,全力支持校内外知名人文社科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着力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大众化和吸引力等问题。一段时期以来,研究院首席专家先后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善重点领域行政基本法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学校专家学者先后出版《道德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伦理学》学术著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教育读本》等普及类读物、中小学教材20多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等相关文章100多篇,为增强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尽了一己之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首席专家刘湘溶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教育读本》

坚持知行合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研究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建设,鼓励师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进乡村,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广大师生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中有力地增进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每年资助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多年受到团中央表彰,区校共建德育高地经验获得多家央媒集中推广,对全省大学生、贫困地区农民开展的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研及对策报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标兵”“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以及“湖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新开设的《价值中国》通识教育选修课就是以此为目标而定位的。在教学设计中,该门课程不仅邀请了学校知名伦理学家主讲,而且配备了7名年轻的助教老师组织小班讨论课、主题演讲与辩论、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价值中国》的考核方式也不同于一般课程,考核内容不仅包括上课表现、课堂作业,还包含志愿服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考核时间也从常规课程的一个学期延长至一年,着重关注学生平时的实践养成。

同学们纷纷反映,这种精心设计的“深碗课程”将给他们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使他们能够在课程的学习中“痛快畅游”,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强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获得感也会随之上升。无怪乎甫一开设,就引来众多学子的追捧。(通讯员 蔡颂 张永涛)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