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关注|【湖南日报】产业大潮滚滚来——永州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
2018-12-15 06:44:29

12月10日,江华瑶族自治县高新区九恒条码公司,印刷车间里堆满产品。目前,九恒集团总部和生产基地已全部从广州搬迁至该县,它成了永州市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而落户的龙头企业。 张新国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邹仪 严万达

通讯员 左亚军 唐一平

从创建湖南首个开发区,到突破“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的产业格局,再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崛起成势……伴随改革开放大潮,毗邻广东的永州抓住历史性机遇,主动向南开放,奋力承接产业转移,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40年来,永州产业格局大变,工业由弱变强,工业增加值40年增长264.4倍,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今年前9月引进500强企业的数量排全省第二。

风从江上来,改革正当时。11月,随着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获批,永州依靠区位优势和劳动力、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正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版,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蓄力:睁眼向南,园区突破

冬阳下,永州凤凰路与紫霞路交会处,一座寓意“崛起”的不锈钢现代雕塑昂然矗立,闪闪发光。

它立于1992年,是省内首家经开区——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绵延着这座湘南名城蓄力改革的精神基因。

“改革开放,沧桑巨变,换了人间。”12月11日,年近80岁的原零陵地区(永州市前身)体改委主任陈友国伫立雕塑下,看着眼前林立高楼,车水马龙,感叹不已。

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零陵地区提出“重农、兴工、扩城、活商”战略,重点打造“南洞北园”。其中“北园”就是创建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零陵地区建成“发展经济的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现代工业的基地,配套改革的样板”。

陈友国回忆,“凤凰园”取自“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诗句,尽管诗意十足,当时却是一片不毛之地。

改革者们“逢山开路”,借鉴沿海先进经验,灵活采取买房赠户口、入股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陆续修好水泥路,盖起酒店,建起标准厂房,并迎来第一批来自小三线的军工企业入驻。

这时,园区多家国企试水股权制改革,向社会发行股票,引来投资者争相抢购。永州因此领略到资本市场与产业共舞所爆发的巨大能量。

紧盯靠近沿海优势,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关口前移,招进一个个优势企业。1993年,这里的决策者首次将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开进经济特区深圳,引回企业近10家。

不到3年时间,“黄土高坡”变成“黄金宝地”,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省级重点开发区。

与此同时,“南洞”——江永县桃川洞名特优产品开发试验区建设也取得突破,建成湖南首个以开发水果、名特产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最大的香型农产品开发区。至1994年,名特优新产品产量突破10万吨。

“南洞北园”的成功,示范作用突显,加速了当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将园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至1992年,零陵地区创办各类开发、试验小区56个。

一时间,这里成为湘南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热土。1995年底,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987年的4.48倍,年均增长20%以上。粮食加工、造纸、器械制造、耐火材料、纺织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展翅:升级换代,新型产业强势崛起

产业“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的说法,永州人耳熟能详。

然而,同样是“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的概念,以本世纪初为节点,却代表了永州工业承前启后的两个不同时代。

在本世纪初以前,“三个一” 分别指的是长丰猎豹、零陵卷烟厂、冷水滩造纸厂。

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李润志说:“在当时,这3家企业贡献了全市四分之一的规模工业产值,挺起永州的脊梁。”

时过境迁,前身为冷水滩造纸厂的湘江纸业,早已关门歇业。记者重访湘纸公司旧址,见这里大门紧闭, 唯有高耸的烟囱、宽阔的厂区,还留有当年繁华的痕迹。

“湘纸”的关停,是时代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进入新世纪后,永州企业转型升级快马加鞭。

2000年,冷水滩造纸厂成功完成债转股,加入岳阳纸业集团,成为湘江纸业。

2003年底,零陵卷烟厂成功并入常德卷烟厂,后成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零陵卷烟厂。依托中烟公司资金、技术及品牌优势,2012年至2016年,零陵卷烟厂累计生产卷烟154.3万箱,实现产值235.06亿元。

2004年,长丰集团成功上市。后通过兼并、重组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方式,将长丰猎豹汽车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2015年,长丰猎豹汽车新车型CS10量产上市,全年整车产量突破历史。

201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湘纸公司搬迁纳入湘江母亲河治理和源头保护的“一号工程”。永州雷厉风行,赶在2016年元旦前正式关停10多个亿产值、1个多亿税收的湘纸。

有专家指出,湘纸的关停,不仅仅是永州少了一家利税大户,更意味着持续多年的“一台车、一包烟、一张纸”产业格局的结束,经过多年的产业承接,“三个一”的说法已跟不上永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令人欣喜的是,同样从本世纪初开始,永州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次浪潮,永州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定》、《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快速建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排头兵和对接东盟的桥头堡。

2008年至2015年,永州引进承接转移项目2572个,共为全市提供了40%的GDP贡献率、50%的新增财政收入和80%的城镇新增就业,“蓝宁道新江”加工贸易走廊6县新增财政收入的80%来自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大转移,不仅快速做大了永州经济的蛋糕,而且加速推进了永州经济升级换代,一批新企业、新产业强势崛起。

腾飞:好环境,迎来承接新高潮

前不久,有则新闻引起媒体关注,年产能达10亿元的贵德光电产业园,从签约、开工到投产仅用150天,“江华速度”受到省委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点赞。

当地政府对项目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母亲式”服务,让江华短短几年内共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9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正在申报9家),新三板企业“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联盟式”发展,形成了“江华现象”。

今年6月14日,湖南省优化发展环境现场推进会在江华举行,这是对永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的肯定。“江华现象”也只是永州这些年不断优化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又一次新高潮,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环境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生命线,全面“向南”拥抱产业转移。成立了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组长的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之列入“一把手”工程,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评估。同时,出台了《永州市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鼓励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并大力推进“五集中”审批服务,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本级简政放权力度排全省前列,行政审批提速70%,是全省唯一“互联网+政务服务”市级改革试点。

环境优则产业兴。如今,永州已基本形成以“农产品精深加工、轻纺制鞋、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七大工业体系。2017年底,轻纺制鞋、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建成百亿元产业,彻底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产业单一、弱小、零散的历史。

产业撑起永州经济一片天。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28.4亿元,是1978年的180倍;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12.31亿元,是1978年的85.62倍。

目前,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获得国家批复建设。永州具有依靠毗邻“两广”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正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升级版,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开放前进的永州,正在向一个政通人和、产业兴旺的“凤凰园”迈进。

责编:张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