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三湘巡礼丨人水和谐梦正圆——常德以水兴城推动发展纪实
新湖南客户端
2018-12-04 06:40:56

10月4日,常德市柳叶湖。(资料图片) 徐忠诚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勇军 姜鸿丽

前不久,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全球首批18个城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我省常德市名列其中。消息传来,常德市民十分振奋,为水城常德实至名归而自豪。

依水而居的千年水城常德,改革开放40年、撤地建市30年来,应时而变,由水而兴,因水而美,像一幅绝美水墨画徐徐展开,透着“世外桃源,梦里水乡”的诗意,令人惊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常德市的决策者表示,水城常德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实现人水和谐,描绘一江两岸滨水生活美丽画卷,打造桨声灯影里欢乐、幸福新生活。

江湖安澜,水患之城加快实现人水和谐

常德当代发展史,首先是一部治水的奋斗史。沅江岸边、诗墙公园高耸的“常德抗洪纪念碑”,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之一。

常德最大的市情是水情,最大的忧患是水患。1950年至1999年,这座城市发生的特大洪灾就有13次。每到汛期,几乎都要抗洪抢险,特别是沅水岸边的大小河街,雨天房屋泡在水里,晴天晒鱼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特别是工业“三废”随意排放,河湖水面变窄变小,水质变黑变臭。“上世纪70年代鱼虾绝代,80年代臭气难耐”,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

治城先治水,成为常德干部群众的共识。

上世纪90年代末,常德以改革的勇气,启动浩大的治水工程,耗时10余年,拆迁安置大小河街等处居民1600多户,将沅水河堤外移,修建可防御50年一遇洪水的4公里长的防洪墙,让沿岸居民安居乐业。

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20年前,常德放眼全球,以开放的心胸迎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际湿地专家。他们来到常德传播湿地保护理念:化水为利,变湿为宝,退田还湖。常德以湿地保护为契机,大力整治工业和养殖污染,实施湿地生态补水、污染控制、生态恢复,提升湿地自净能力。如今,常德的湿地水碧天蓝,芳草萋萋,鸥鸟翔集。

湿地、湖泊是珠玉,而水系如金带,把星罗棋布的珠玉串起来。2006年,常德正式启动系统治水,并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及其“海绵城市”理念,量身定制水城常德的框架规划,重点治理护城河、内环水系、外环水系等3条生态水系,彻底解决城市排水管网和水系问题,截污清淤,疏浚河道,防洪排渍排涝,实现雨水综合利用。

2015年,常德被列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至今年10月底,该市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137个,在建11个。已建成面积达56.04平方公里,在建6.7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内完成建设投资79.47亿元,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跻身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常德将加快实现人水和谐、江湖安澜。

一江两岸,滨水生活美丽画卷徐徐绘就

11月20日晚,华灯初上。常德穿紫河水光潋滟,美轮美奂。当地民警欧明松每周沿河边健康步道长跑三四次,每次10多公里。沉浸于沿线醉人的景致中,原本枯燥的长跑变得兴趣盎然。欧明松坚持锻炼,还参加了今年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赛半程赛。“穿紫河不仅是城市的‘金腰带’,还是我们的健康腰带。不但水活了,还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水融为一体,让大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欧明松说。

水是常德得天独厚的资源,沅水穿城而过,整个城区水域面积占35.5%。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善用水利,以“水安、水净、水流、水亲、水游、水城”为目标,沿江发展,把常德城区打造成“世外桃源,梦里水乡”,赋予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水变得灵动起来。

常德引水入城,敞开护城河,提质改造沿线屈原公园和滨湖公园,治理黑臭水体,建设滨水景观。在老西门段,结合棚改恢复河道,让流动的水讲述老西门、老城墙、窨子屋等古城故事,恢复历史河流及街巷记忆。

常德还实施气势恢宏的江湖连通工程,对穿紫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将沅江、柳叶湖、穿紫河连成一体,恢复中断近40年的穿紫河通航,打造一系列沿岸亲水景观。在蜿蜒20多公里的穿紫河沿线建设大小河街、德国风情街、爱情岛等景观。臭水沟变清了,“哑河”水变活了,城市变靓了。依水打造的大小河街复兴了城市的历史记忆,连续两年春节登上央视荧屏。

面积21平方公里的亚洲最大城市内湖柳叶湖依山傍水,秀美如画。常德将环湖水岸打造成沙滩公园,并依托环湖风光带,建设马拉松赛道,还引来欢乐水世界,让市民在水上狂欢。一个个依水而建的景点——白鹤旅游小镇、体育生态园、柳毅传书、柳叶诗韵、司马楼、唐诗墙等,也在常德美丽绽放。

近两年,常德继续大笔“写”水赋。投入30亿元,重点治理城市内河——新河水系,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运动公园与驳岸生活休闲公园,特色滨水空间、人工生态湿地,再造一条“穿紫河”。在沅江南岸建设阳明湖片区生态景观,与沅江北岸的武陵区白马湖公园片区遥相呼应,通过建设中的沅水过江隧道串联起来,一江两岸滨水生活美丽画卷徐徐绘就。

步步为景,桨声灯影里流淌着欢乐和幸福

每逢夜晚,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灯光交相辉映,让常德的夜空绚烂多彩。河边湖畔,诗墙下、公园里,处处游人如织,老人练拳,妇女跳舞,孩子奔跑,狗儿撒欢。江中渔火点点,游船穿行,还有静静垂钓的“渔人”。如今的常德城步步为景,闻得到花香,听得见水响,桨声灯影里流淌着欢乐和幸福。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常德市武陵区退休干部朱定万感慨地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这是中国城镇化理想,也是每一个都市人的人居梦想。他参与过常德滨湖公园修建,滨湖公园依山傍岛,建了7桥5亭,中心岛上有荷花池、观鱼塘、水榭及锁龙石,是一个以水为主的综合游乐公园。其观景价值带动了周边地产开发,一栋栋高楼大厦“冒”了出来。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常德以沅江防洪大堤为主轴,打造城市文化工程和休闲公园。沅江岸边,树木参天,花木繁茂,还建设诗墙,选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500多首,让城市有了“诗情”。这两年,沅水南岸又建起了中国常德画壁,让常德充满“画意”,让市民休闲多了一个好去处。

人逐水草而居,城依河道而建。水城常德每一步发展,都是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围绕民生这一最大工程而来。近些年来,陆续修建了白马湖公园、丁玲公园、江南外滩公园、沙滩公园。现在,常德最大的城市公园芙蓉公园正在抓紧建设。芙蓉公园与新河水系贯通,成为水上运动中心、湿地渔乐之家。“常德变大了,变靓了,变成了由许多大大小小公园串联起来的一个大公园。无论是漫步绿意盎然的休闲公园、波光粼粼的江边湖畔,还是穿行在小桥流水点缀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一个美的世界。能在这样的城市安度晚年,人能不长寿吗?”朱定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常德依水改造市民的生活空间,城区实施棚改项目160多个,涉及7.5万余户,其中回迁安置4万多户,一些居民在水城常德的蝶变中搬进了“世外桃源”。今年76岁的老西门居民钱永华以前和女儿、外孙挤住在20多平方米的“筒子楼”里。2011年,老西门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改造老街巷8处,恢复护城河段约500米。老西门原居民回迁,钱永华搬进了新居。他激动地说:“我们不仅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也方便了,环境更优美,简直换了一个新天地!”

依水而生的渔民,他们漂泊的心也安定下来了。今年50岁的渔民安有才过去生活在船上,船开到哪里,哪里就是家。2008年,常德为了保护一江碧水,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他弃了渔船,在桥南做起了水产生意。现在,他每天为餐馆供应水产品50多公斤,女儿读了大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感慨地说:“常德的水流动起来了,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财运,也带来了希望啊!”

责编:姚茜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