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让成果的转化更便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综合整治回顾之二
新湖南客户端
2018-06-28 06:46:47

(刊登于2018年6月28日《湖南日报》第7版)

让成果的转化更便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综合整治回顾之二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    (本文图片由岳麓区委宣传部提供)

■王 晗  潘振兴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科技成果孕育生长的沃土。

在长沙,湘江之滨,麓山脚下,大学与城市相互交织与碰撞,正在演绎人类文明史上奇妙的双重变奏,掀起一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时代革新。

搭实科创平台,打通成果转化“任督二脉”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项目效果图)

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西二环上,远眺麓山,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5栋大楼巍然挺立,融入葱翠山林,一派生机盎然。

曾几何时,这里还是房屋老旧、线网杂乱的破败景象。短短一年时间,作为“大科城”建设的首开项目,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就实现了从开工到开园,实力诠释了“岳麓速度”。

其实早在2000年,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主形成的岳麓山大学城的统筹发展,就被列入了全省“十五”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然而,随着长沙城市化的推进,大学城的发展面临着空间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多方面制约,迫切需要破局。

从2016年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写入省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到2017年省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以“大科城”建设为抓手,打造“知识岳麓”“创新岳麓”;再到全国两会上,省委再次提出“把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打造成亮丽新名片”。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发展建设,被提升至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牵引着无数关注的目光。

如何使这片饱含创新因子的土地成为湖南的靓丽名片?岳麓区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把“校区、城区、景区、园区”的“四区联动”课题摆在首要位置,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的“围墙”。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为高校科研成果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研发和创新平台。

该区以“服务驻区高校就是服务岳麓”为发展理念,把最好的地段拿出来给高校搞科研园区,把赚钱的商业项目停下来给高校建设创新基地,出资出力与高校一起把大学周边的环境整治好、美化好。

基础设施跟上了、研发空间有了,科研成果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各方统筹发展,是破解难题、厚植优势的必由之路。

过去,不少高校科技成果苦于缺乏转化平台,或变成论文“束之高阁”,或流失外地“墙内开花墙外香”。反观企业,在发展中也常常遇到技术难题,遭遇“成长的瓶颈”。

岳麓区抢抓“大科城”整治建设这一机遇,与高校、企业携手挖掘科研成果“富矿”,把资源好牌打成发展赢牌。

一方面,与中南大学共同组建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导入产业、运营平台,确保政府与学校的密切沟通、常态协商。另一方面,以49平方公里岳麓高新区为主要承接基地,力促资本与知本结合,实现成果就地就近孵化、转化、产业化。

一个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推动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综合体,在岳麓区加速形成。

构建科创生态,校园直通创业园

(后湖)

如果说品质提升工程是“大科城”建设的形象、前提,那么合作共创工程就是其内涵、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不久前,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赵中伟和他的团队“打包”了一集装箱“黑科技”装备,从长沙去到青海格尔木东台吉乃尔盐湖,巨大的集装箱内接有几根可“化腐朽为神奇”的水管,能让盐湖高镁锂比卤水净化成优质南美盐湖卤水。

这项或将改写我国乃至世界锂产品产能的原创颠覆性技术,以1.048亿元的高价,从中南大学“转”出,落户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

中南大学科技园(湖南)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晓赞介绍,作为“大科城”“一校一园”合作模式的王牌园区之一,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高端科创要素集聚,目前已和180余家企业(项目)进行了入驻洽谈,50余家企业已完成工商注册,首批19家企业(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2家、新材料产业2家、节能环保产业6家、高新技术服务产业1家等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如果不是岳麓区与中南大学厘清组织架构,为公司配备高级人才并推动支持总部和企业入驻的各项政策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效果不会如此快速凸显。”伍晓赞感慨道。

如今,展开“大科城”的规划图,岳麓区与几所高校合作共创的“一校一园”模式,正让“大科城”“一出校门就进创业园”的梦想照进现实。

(后湖)

在后湖国际艺术园,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小镇已吸引朱训德、段江华等80余位知名艺术家入驻创作;总投资5亿元的湖南大学创意设计小镇为艺术园的龙头项目,已引进新东方、新航道等知名企业38家;拥有近130栋民居、5.4万平方米的科创梦想小镇,已入驻58众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

与此同时,岳麓区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依托驻区高校学科优势,打造环后湖知识经济圈、中南大学创新经济走廊、桃子湖高校双创街、西湖互联网58小镇、岳麓高新区“一圈、一廊、一街、一镇、一区”的科创经济发展新格局,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科创生态。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产业高地,首先是“人才洼地”。

用好用足“芙蓉计划”“人才新政22条”等省、市、湘江新区人才政策红利,大力推进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在住房、落户、就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岳麓区招贤纳才诚意十足。

(后湖)

去年年底,中南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魏新,被黄菊芳教授领衔的“生物银行”项目和“大科城”平台、政策吸引,毅然放弃GE通用公司的橄榄枝。

像魏新一样选择筑梦“大科城”的青年才俊,麓山脚下千千万。2017年以来,岳麓区以市场化手段,精准选聘了20余位专业人才助力“大科城”建设。

呵护科创成果,既当“小二”又做“红娘”

发展科创经济,关键在于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创空间等营造一流环境。”岳麓区委书记周志凯的话朴实而真诚。

走进研发总部1号栋,位于一楼大厅的“党群、企业服务中心”十分醒目,党群服务、工商服务、税务服务、综合服务、科创服务、专业服务等6个服务窗口,涵盖20项服务内容,让企业在门口就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这是岳麓区强化科创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了解,该区专门成立创新创业联合会,为高校和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等公共服务,并通过持续开展“麓山杯”创新创业挑战赛,进一步浓厚“大科城”双创氛围,发掘和培育一批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就近就地孵化。

此外,政策服务方面,该区主动对接省、市、湘江新区,全力争取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科创发展的专项政策早日落地,完善区级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确保政策的刚性兑付。

(新云网)

“岳麓区有产业扶持政策和优质政务服务,中南大学有智力资源和丰硕科研成果,市场有有效需求,我们有信心在这里实现科技、产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新云网公司副总经理杨建国表示,特别看好张尧学院士的透明计算技术项目,希望见证这项世界首创技术在市场中结出硕果。

市场和资金一直都是制约成果转化的瓶颈,岳麓区一面当“小二”,一面又做起了“红娘”。

一年来,该区以湖南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湘江基金小镇”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联姻、与产业联动,畅通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等专项融资渠道,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助力“大科城”建设。截至目前,湘江新区、岳麓区联合成立产业基金300亿元,基金小镇基金管理规模达960亿元。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背后,“大科城”的建设正引领知识岳麓,创新岳麓的崛起。

作者:王 晗 潘振兴

责编:唐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