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第一届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湖师大启动
新湖南 • 教育资讯
2018-04-21 17:58:27

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届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湖师大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

新湖南客户端4月21日讯 (通讯员 蔡颂 记者 胡泽汇)今日,第一届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启动。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红玲教授,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曾力勤、副处长杨承玖,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教授,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会长曾凡贵教授,湖南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正光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等出席启动仪式。

嘉宾作精彩发言。

曾力勤对大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我国的文化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人才。举办跨文化能力大赛,对于检验高校外语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外语教学实践环节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希望,湖南师范大学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带动省内高校跨文化学习的氛围,不断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

嘉宾会后留影。

蒋洪新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引领世界潮流和人类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的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之奋斗、努力。湖南师范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将充分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国家一流学科的优势资源,办好此次比赛,为同学们提升跨文化和跨语言交流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创设更为丰富的机遇和条件。

此次比赛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由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承办,湖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专业委员会及湖南省外语学科专业联盟为协办单位。全省37所本科院校的学生奖参加此次大赛。通过创建赛事平台提高高校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推动英语教学实践环节的发展与完善,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外语人才的需求。

相关链接

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科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在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评选中,湖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突出重围,跻身于“双一流”建设学科之列,获此殊荣的学科全国仅有六所。

自2012年以来,以蒋洪新教授领衔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学改革团队,从培养顺应“大国外交”、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合格人才的目标出发,就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从三个层面展开设计,并在实践中进行多方面的切磋琢磨。

在顶层设计上,凸显外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把“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全培养过程,并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以提升外语类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鉴别能力。

学科带头人蒋洪新教授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他领衔制定了全国外语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标准,为全国高校外语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制定了纲领性文件。他还发表了系列文章,从理论上对外语学科发展与人文素养培育的关系进行探究,探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在“全人教育”和“大国外交”中的中心地位。

在教学设计上,围绕加强中外优秀文化教学这一要点设计课程体系,保证文化教学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升跨文化能力。同时分阶段施教,在硕士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学术视野及研究能力;博士阶段则着力引导其开展特定文化现象及文化传播过程的创新性研究。

在实践设计上,以灵活多元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实践。充分利用“麓山外国语言与文化论坛”等校内实践平台,隆平高科、湖南省外事办等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等跨国交流机会,引导研究生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锤炼跨文化能力,将“文化自信”贯彻到专业活动和中外交流之中。

好的设计还需要实践上不断的切磋琢磨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经过多年实践,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一台、两度、三型、三化、四驱”。

所谓“一台”,就是以文化为核心搭台,充分利用中外交流活动中的各项资源,优化各类交流平台,创设“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途径,为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铺砖砌路;所谓“两度”,即围绕中外优秀文化设立专门课程、学术讲座和交流项目,重视对比研究和交流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提升研究生对中外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水平,避免浮泛褊狭。

新模式要求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实现通识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三型”合一,保证学生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外语专业与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创新能力,进而成长为永不落伍的高级实用人才。具体到教学原则,则是“三化”兼顾:即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既要引导经受“通识教育”洗礼的研究生专注于专业性强的实践与研究活动,深化专业水平;又要注意区分硕士生与博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避免同质化;同时,在完成基础教学之后,开展贴合国家或地方实际的特色化教学和实践,避免宽泛化带来的脱离具体实际的弊端。

实际经验表明,在模式推进过程中,还要讲究教学、实践、交流、科研的“四驱”联动。即以“通识教育”驱动研究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以实践活动驱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跨国交流和联合培养驱动深度理解和广泛习得,以专门研究驱动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智库建设。四个方面环环相扣,构成良性循环,保障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责编:胡泽汇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