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一块土地的“脱贫”实验
新湖南客户端
2017-10-29 07:55:12

一块土地的“脱贫”实验

石门县铜鼓峪村通过“改良换头”解决土壤种植效果不佳的问题,助力村民脱贫

10月12日,石门县铜鼓峪村,扶贫队到来后,村里新建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组图/记者陈正

铜鼓峪村,村民在家门口筛选板栗。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扶贫行动感谢SUV世家-广汽三菱的大力支持。

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常德石门县,一路总能见到成片成亩黄灿灿、绿油油的柑橘。一辆辆满载柑橘的卡车奔忙在马路上,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柑橘是此地最负盛名的特产。但从进入一个名叫铜鼓峪的地方开始,这种诱人的金黄色却不见了。

“这里种不出柑橘。”这是我们得到的回答。

一片特产乡的土壤种不出特产?近日,潇湘晨报全系全媒体与天闻地铁传媒联合策划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型扶贫系列行动来到常德石门县,见证了一块土地的“脱贫”实验。

本报记者王欢石门报道

从石门县城出发,一路向北。50公里盘山公路把一个零星分布的水库兜在山地。离水库边上的白鹭越来越近,采访车进入一个狭长的山峪,磨市镇铜鼓峪村到了。

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印象是,“嫁人莫嫁铜鼓峪,吃粥吃的无米粥。”因为它实在是太穷了。

人们的“成见”不是没有道理。铜鼓峪村有1087人,贫困户几乎占了全村农户的一半,人均土地面积(包括耕地和林地)只有1亩左右——这点少得可怜的土地还很不争气;村里没有学校,学生上学要去10公里之外的磨市镇小学,没有一条村级公路……用石门土话讲就是“穷巴了垫子”。

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地方,却在两年时间里,发生了变化。

“精准扶贫,就要选最贫穷、最难的地方”

10月12日,到达铜鼓峪村时已是下午5点。山光微曦间,依稀可见几十头羊在山上吃草。省人民检察院驻铜鼓峪村扶贫队长陈风华指着那群羊说:“这些羊长得好肥是不是?我们扶贫队给的种苗。它们的主人是铜鼓峪的村民,以前出了名的贫困户,现在这羊拔了他的穷根。以前这里的山都荒着,别说牛羊,连个人影都没有。”

他又指着后面的村部大楼说,这一块以前是一片荒地,扶贫队来了以后建的。他停顿片刻说:“以前这里有多穷,你很难想象的。”

从进入石门县城开始,直到最偏僻的乡壤,我们总能见到成片成亩的石门特产——柑橘。黄灿灿、绿油油的柑橘压弯了果树枝。但从进入铜鼓峪开始,这种诱人的金黄色却不见了。陈风华说,“这里种不出柑橘。”

“铜鼓峪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要啥没啥。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扶贫才更有意义。”说这句话时,陈风华站在风中,又看向山顶那一群羊。

2015年年初,省人民检察院接省扶贫办通知,要求到石门县对口帮扶一个村。按照县里提供的贫困村的情况,考察组一共考察了三个村,其中有两个村较穷,但有发展潜力,唯独铜鼓峪村基础条件最差,“最需要扶贫”。

“铜鼓峪基础差,村民思想落后,没有集体收入,短期脱贫的可能性小,存在三年完不成任务的风险。”陈风华说。

院党组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听了各方面的意见后说:“精准扶贫工作不是搞锦上添花,而是要雪中送炭,扶贫的重点就是要对准那些真正急需帮扶的村和人。精准扶贫,就要挑最贫穷、最难的地方去干!”

最终,大家一致选择了铜鼓峪村。

“铁树”开花,千亩板栗树明年大丰收

陈风华接过了这副担子。他踌躇满志,决心在铜鼓峪干出一番事业。然而,陈风华一到铜鼓峪就被泼了冷水。他率工作队进村后,村民没有表现出丝毫兴奋和期盼。陈风华心想,这一定另有原因。

经了解,原来,铜鼓峪村曾几次进驻过扶贫工作队。因各种原因在脱贫路上遇到过挫折。

陈风华决定深入调查研究、寻找真正适合村情的脱贫路子。

陈风华带领扶贫队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走遍了整个山峪。他领着村干部先后到本县5个乡和外地3个乡考察养殖、果业等产业,并直接通过院领导向省林业科学院讨教问计。铜鼓峪村山地占86%,过去盛产桐油,但随着油漆技术的快速发展,桐油已无销路。从1995年开始,该村大量种植板栗,但长了十年后仍无一开花结果。他们又转向石门本土产业种植柑橘,岂料刚挂果时遭遇全县大果实蝇泛滥,县里忍痛把该村的橘树全部作隔离带砍了。他们还没灰心,又改种柚子,谁知结出的果又酸又苦。

了解了村民的这些酸楚,陈风华为该村探寻脱贫之路的决心更加坚定。2015年9月,省林科院院长李昌珠带领3名研究板栗的博士来到该村实地查找板栗树不结果的原因,提出了“改良换头”方案。

听说继续在板栗上做文章,村民不相信这些“铁树”能结果,坚决反对。林业部门也表示,这些树是当年以退耕还林项目名义种植的,不能动。

面对各种阻力,陈风华没有动摇。为说服村民,他促成省林科院与村上签订了包含免费嫁接培训、失败包赔协议。于是,在村支两委的动员下,部分村民试着干了起来。2016年3月,第一批“高位换头”嫁接的530亩板栗树首次开出板栗花蕾,村民信服了,下半年又“改良换头”了500亩板栗树。专家预计,仅此一项,在盛产期给村民每年至少创收200万元已经有了把握。

2017年10月12日,村民盛孝玉捧着一筛子新鲜板栗笑得合不拢嘴。她家有4亩“改良”后的板栗树,今年全部挂果,预计明年亩产量达到600斤到800斤,一亩获利万元以上。盛孝玉说:“过去,我家守住4亩山地,一年忙到头还倒亏,现在坐在家里一年也能获利三四万元。”

铜鼓峪村现任村支书覃正平,了解并几乎见证了“铁树”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覃正平说:“全村现在有板栗树1000亩,预计明年迎来大丰收。”

培养“能人”,带动全村发展种植脱贫

板栗树“结果”了,但穷村还没有完全改变模样。怎么做?陈风华决定从基础设施做起。

他的想法具体而实在,“必须全方位出击才能真正实现全村脱贫”。于是,他向院党组提出了确保铜鼓峪村三年脱贫的一整套方案,得到了大力支持。

水、电、路,是民生的头等大事。该村的供电线路曾于2014年改造过一次,但设计容量不够,电压依然很低。在院党组的支持下,陈风华带领工作队员四处奔走,先后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新增一台100千伏安变压器,完成了二次改造,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架设自来水管4万米,建安饮工程6处,给各家农户引来了山泉水;先后整修骨干水塘2座,泄洪沟渠堤坝1000米;利用农业开发项目修沟堤5.1公里,新修及硬化水泥公路7.5公里。

铜鼓峪村村部和学校建设,是陈风华考虑的另两件大事。原村部不足30平方米,别说搞活动,开个组长会都很拥挤。学校情况更糟糕,一条斗砖垒砌的平房建在一个高坎边,学生走出教室稍一不慎,就可能掉下约6米高的土坎。教室的窗户没有配齐玻璃,冬季学生坐在教室里冻得直哆嗦。陈风华提出了新建学校的请求后,省检察院领导与常德市检察院一道想办法协调多个部门,终于得以实现。2016年8月,面积628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成,同时配置了100平方米的卫生室,设计三层、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的学校主体工程也于2016年底完成。

陈风华说,铜鼓峪有61户贫困户,其中五保户12户13人。他们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老弱病残,也有智力低下,1000多人的村,45岁以上的单身汉就有49个,有危房近115套。

陈风华向省检察院领导汇报。在他的建议下,检察长游劝荣提出全院参与,把铜鼓峪村当第二故乡建设的方针。工作队进驻一年多时间,院领导和院机关所有干警全部到该村结对帮困。如今,该村特困户已减少到21户54人,三年内计划将村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杜绝无房户。

不仅如此,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陈风华还盯上了村里的“能人”。陈风华说,他要把这支“能人”队伍打造成“脱贫致富先锋队”,让他们带动全村脱贫。

眼下,39岁的覃海波是铜鼓峪村最忙碌的人之一。他捣鼓着大大小小四十多个瓶瓶罐罐,里面是羊肚菌菌种。在村干部和省检察院驻铜鼓峪村帮扶工作队的鼓励下,他今年试种了2亩地的羊肚菌。

覃海波说,羊肚菌干菌达到1200元每斤,远销欧美等地。一只鸡里放上一颗羊肚菌,会让整锅鸡汤鲜美很多倍。今年,覃海波带头成立了羊肚菌种植合作社,一旦试种成功,全村的百姓也会加入到他的种植队伍中来。

省检察院驻铜鼓峪村扶贫队队长陈风华:

穷不在土地而在“人心”

驻村观察

10月13日,湖南省2017年“百名最美扶贫人物”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陈风华是获得表彰的人之一。

12日晚,陈风华风尘仆仆从铜鼓峪村出发赶到长沙。陈风华说:“这是对铜鼓峪村扶贫工作的一种肯定,作为扶贫队长,一方面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督促我接下来继续努力,把扶贫果实留在铜鼓峪村。”

虽然身在长沙,但陈风华的心显然还在村里。11日,铜鼓峪村两个村民找他诉苦,其中一个人说她家条件很差,要求把她家列入贫困户,但考察发现她家盖了两层高的楼房,并不符合贫困户条件。

通过这件事,陈风华再次注意到一个问题:扶贫到底“扶”什么?“过去的人以贫困为耻,为什么现在有人争着当贫困户?”

“扶贫,要先‘扶志’,也要‘扶智’。”陈风华的想法是,通过多种形式,对村民实施“扶智”,进行文化智慧的启迪和滋养,让农民开阔视野,增强致富本领,增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制订好农村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帮助村民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帮助培养一批有为的年轻村干部,为群众留下“不走的主心骨”。

“几十年来,铜鼓峪为什么穷?问题不在土地,而是在‘人心’。”陈风华说,“解决了村民自身问题,基本上,铜鼓峪村的‘穷’根就能迎刃而解了。” 记者王欢

美食推荐

北方熘肥肠遇上土家厨艺

来石门,一些经典美食是必须要尝一尝的。美景加美食,才算是完整的旅行。下面这些石门土家经典美食,你都吃了吗?

石门肥肠:这是湘西北的一道名菜,来源于北方的熘肥肠,结合当地土家人的做法而产生。目前石门肥肠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名气,成了一道极具特色的湘菜。

石门腊肉:石门土家人有腌制腊肉的习惯,逢年过节腊肉成为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把腊肉做成“梳肉”“扣肉”等多种花样。石门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可炒可炖,是石门土家人待客必备菜肴。

石门土豆丝饼:石门土豆种植广泛,尤其是在石门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石门土豆口感更好,更具有营养价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石门土家人的主食,土豆可炒、可煎、可炖,尤其是闻名在外的土豆丝饼,更是引人回味。

仙阳湖鱼:仙阳湖又名皂角湖(皂市水库),仙阳湖位于石门县中部地区,是国家湿地公园。这里不仅风景秀美,更有野钓天堂的美誉,仙阳湖的鱼肉质细嫩,汤汁鲜美,是来到石门的必尝佳品。整理/记者王欢


责编:荆彩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