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云中她寄锦书来:家书背后的向警予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7-09-16 16:55:30

自1977年开始对向警予的研究后,怀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溆浦向警予研究会会长舒新宇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跋涉了近40年。在舒新宇眼中,向警予“文武双全”,曾撰写大量社论、时评和论述妇女解放运动的文章,文笔犀利,一针见血;她也曾从北京、长沙、广州、法国蒙达尼等地,给父母、兄嫂、侄女写回大量家书。这些家书,与剑拔弩张的政论文章不同,语言清新,笔墨简洁,充满儿女家常和乡音亲情,将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还原成了一位血肉鲜活的女儿和母亲。

作为一位女性和湖南的才女,在“怒目金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妇女运动领袖形象之外,对父母孝顺恭敬,对兄嫂手足情深,对子女侄甥慈爱疼恤——在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背后,向警予的柔情同样直指人心。

狱中诗歌,最最温柔是母亲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小宝宝,小宝宝,妈妈忘不了!”

这两首来自87年前的短诗和儿歌,是向警予牺牲前夕在监狱中给蔡和森母亲葛健豪的书信中所夹带的。“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被法国巡捕房逮捕,于1928年4月12日被引渡到武汉卫戍司令部。”舒新宇说,当时的向警予已经坚定了为革命献身的决心,这封写给葛健豪的信,“已是托孤绝笔”。

今天的我们无从想象,作为一个母亲,向警予选择从容赴死,但念及两个年幼的孩子——年仅6岁的蔡妮和4岁的蔡博时,又是怎样一番痛彻心扉的决断。

舒新宇说,每每想起心爱的孩子,身陷囹圄的向警予就把孩子的照片拿出来,或贴在脸上,或放在唇边亲吻。有时,向警予会对着照片深情地说:“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吗?”

满腔母爱无处诉,唯有化作信上的语言。写给蔡妮的短诗寄托着向警予渴望改变这个世界的冀望,而写给蔡博的儿歌,更像是母亲和幼子之间亲密的呢喃细语,直白,简单,却又字字锥心。

励志求学,不忘家乡真性情

时光回溯至1919年1月31日,此时正逢旧历除夕,远在北京的向警予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儿到京未接大人一度手谕,而旧历年关已届,佳节思亲,曷胜怅惘!”“儿之计划刻尚未定,然大致不出半工半读之范围。每日阅读法文,亦复陶然有乐。”

1916年,在周南女校毕业的向警予回到家乡溆浦,办起了溆浦女校,且凡事亲力亲为,将女校打理得有声有色。当听到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准备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之后,向警予辞去了校长职务,在秋后离开溆浦到了北京。

“她住在第一女师的同学张人瑞那里,并与在周南女校读书时结识的蔡和森再度相逢。”舒新宇说,这封信就是当时向警予在北京写回来的,“从信上可以看出,这时的向警予已经在学习法文,努力规划去法国的求学之路,虽然因身在异乡而‘佳节思亲,曷胜怅惘’,但她‘亦复陶然有乐’,对未来法国勤工俭学的生活充满希望”。

远赴他国,小女“九儿”最贴心

1920年12月的圣诞节前,已在法国求学的向警予用一张正面画有两个法国小孩图片的明信片,写下了给父母的家书。她在信中写道:“爹爹妈妈呀!我天天把你两老家的相,放在床上,每早必看一阵。前几天早晨,忽然见着爹爹的相现笑容,心里欢喜得了不得。等一会儿,便得五哥的平安家报。今天晚上九点钟,新从世界工学社旁听回来。捧着你老家的相一看,忽显愁容,两个眉毛紧紧地锁着,左看也不开,右看也不开,我便这样说:我的爹爹呀,不要愁,你的九儿在这里,努力做人,努力向上。总要不辱你老这块肉与这滴血,而且这块肉与这滴血还要在世界上放一个特别光明。和森是九儿的真正所爱的人,志趋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小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做廿世纪的小孩子。”

此时,向警予已赴法求学一年。“这封信是向警予从法国蒙达尼城寄出的,信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与个人情感很多,也很复杂。”舒新宇说,“这封写在明信片背后的信中,‘每早必看一阵父母的相片’,体现了向警予的一片孝心;‘五哥的平安家报’让她非常欢喜,说明她很在乎亲情;而‘忽然见着爹爹的相现笑容’和‘新从世界公学社旁听回来……忽显愁容’的转变,除了作为受宠的‘九儿’在爹爹面前才会表露出来的孩子般的童真可爱之外,很可能是因为在蒙达尼举行的世界工学社(世界工学社系以部分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和核心成立的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最早的社会主义性质青年团体——编者注)大会上,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社会大革命的蔡和森与主张无政府主义的李和笙之间的思潮论争。”

尽管“显愁容”,但此时的向警予正是对生活充满期待的时候——她已于1920年5月与蔡和森在蒙达尼结婚,并自称“向蔡同盟”,爱情与革命理想的契合,让她有着满满斗志的同时,也有对家庭的细腻心思。在另外一封给六哥向先铜和嫂子舒杏珍的信中,向警予告诉兄嫂,外国人常用车子推孩子到公园、河边,吸收好空气和日光,“这是顶可效法的”。她还给侄女向功治写了一封长信,劝勉侄女“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方法”。

兄长离世,四封家书慰亲人

1923年1月6日上午,向警予分别给父母、六哥、大嫂、二嫂连写4封家书,家书的主题都是一个——劝慰因二哥向仙澄病逝而悲痛不已的亲人们。她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然不料他辞世竟在我动身离家之三日。儿此次远行,在常人眼光看来本属不近人情,盖居家未满三月,又值二哥性命危笃之际,唉!我这样匆匆究竟为什么?造真学问储真能力,还不是对国家对双亲对兄弟对自身的惟一光明惟一希望吗?我为这惟一光明惟一希望而不孝不友之事竟躬犯之,如无所建白,扪心何以自安?愿我慈爱之两亲对儿多加训迪,儿亦当格外奋发,兢兢业业以图成功于万一耳。”

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回到上海,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同年4月1日,向警予生下了女儿蔡妮。而在7月举行的中共二大上,向警予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并担任党中央妇女部的第一任部长。

此时的向警予和蔡和森工作都极为繁忙。为了集中精力从事妇女部的工作,向警予在去南方联系工作时顺道把女儿委托给在长沙的五哥哺养,并回了一趟老家溆浦——这是向警予自1919年离开溆浦后第一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

“她回家的时候,父亲已年近八十,后母的身体也不好,二哥更是重病在床,家里人都希望她能多住一些时间。但因为工作,她只在家里待了两个多月,就不得不赶回上海。”舒新宇说,到长沙后,向警予便得知了二哥病逝的噩耗。难过悲痛的她给父母、六哥和二嫂、大嫂分别写了信。在信中,她责备自己“不孝不友”,并再三叮咛家中父母“务求勉强达观,珍重万钧”。而为了宽慰双亲,她还在信中提到自己的女儿“见儿即点头跳跃欢笑不止,此儿极趣”。

家书传续,后代承其精神美

中国地质科学院退休干部蔡宁是向警予的孙子。作为后人,蔡宁对奶奶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资料、书籍、影视作品和老同志的讲述,“父亲蔡博和姑妈蔡妮对奶奶的记忆都比较少,因为他们很早就离开了母亲身边”。

“其实,父亲和姑妈都很怀念自己的父母。”蔡宁说,父亲蔡博在退休后走访了不少老同志,并搜集资料,试图了解和还原向警予的生平。而但凡家乡举办与母亲向警予、父亲蔡和森、姑姑蔡畅有关的活动,只要有时间,蔡博都会前往参加。1991年9月,蔡博应邀回湖南双峰参加蔡畅纪念活动,回京后因心脏病突发而猝然离世。

因为研究的关系,舒新宇与蔡妮、蔡博交情颇深。舒新宇说,2010年,蔡妮来到湖南溆浦参加向警予的纪念活动,当时县里的同志买了两个帆布袋子送来,以方便老人携带县里所赠的书籍。但任凭怎么劝说,蔡妮坚持不要,最后眼见无法拒绝,老人便要付钱,“县里的同志哪肯要她的钱,推让了半天,干脆放下袋子‘跑’了”。

“当时,老人家闷闷不乐地埋头坐在那儿,喃喃自语‘事先又不告诉我,我又不知道他们要买袋子’,神情俨然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正在妈妈面前低头认错、等候处罚。”舒新宇说,他反复劝解,蔡妮方才抬起头,眼里蓄满泪花,讲了一句让他铭记终生的话:我父母为了这个国家,连性命都不要了,你说,我还能向国家伸手吗?

2012年,蔡妮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

尽管上一辈的亲人纷纷离世,但关于向警予的思想、品格与信念,却在一封封家书中得以保存和传承。“我的父亲深受奶奶一辈老革命家的影响,一生艰苦朴素。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了我们这些后辈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信仰,大家都努力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蔡宁说。

责编:朱晓华

来源:今日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