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血许苍生泪许卿:湖南党史上12对著名英烈夫妻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7-07-01 10:55:16

文丨中南大学 曾长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前赴后继,壮烈牺牲。其中,有许多对夫妻为革命而献身。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在从事党史人物的调研时,发掘了一批湘籍英烈的史实,中间有不少巾帼英雄。她们舍家为国,夫妻捐躯的事迹,激励着我进行写作。我先后在《中共党史人物传》丛书第17卷(1984年版)发表“湖南青年运动的先驱”田波扬与陈昌甫的合传,在第24卷(1985年版)发表“中国第一个女共产党员”缪伯英的传记,在第29卷(1986年版)发表“血书流芳照后人”的陈觉和赵云霄合传,在《人物》1985年第4期发表“幕阜山前女司令”胡筠的传记,在《三湘英烈传》第1卷(1987年版)发表“共产党第一个女县长”邵振维的传记……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妇联发起“红色湘女之情”研讨会,我整理旧时资料,以“湖南党史上的12对著名夫妻英烈”为题,按先烈们的牺牲时间排序给大家作个介绍:

田波扬与陈昌甫

田波扬1904年生于浏阳县,早年在长沙读书时,结识了郭亮、夏曦、夏明翰等进步青年,于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田波扬相继被推举为湘区团委学委委员、湖南省学联总务委员、全国学联常务委员,参与组织了湖南及长沙的学生运动。1925年夏,他考入北京中国大学,次年3月退学。回到长沙后,他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支援北伐战争。从1926年6月起,他先后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1927年四五月间,他到武汉出席党的五大,在会上发言批评党内右倾错误,支持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等人主张反抗国民党新军阀的正确意见。

陈昌甫于1905年生,也是浏阳人,1921年与田波扬在家乡结婚。她1923年到长沙求学,随即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的工作。他们夫妇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制造了长沙“马日事变”。5月30日晚,由于叛徒告密,田波扬、陈昌甫夫妇等8人被捕。在湖南陆军监狱,敌人对田波扬施以酷刑,竹签扎进他的十指,木杠压断他的双腿,要他自首和说出党的秘密。七天七夜死去活来的折磨,田波扬始终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又拷打、折磨陈昌甫,妄图以夫妻之情和生死离别威胁、动摇他们,要她代替田波扬在自首书上签字。陈昌甫大义凛然回答:“我可以代替他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这对年轻的夫妻,在生死考验中表现了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1927年6月6日凌晨,敌人枪杀了他们。田波扬牺牲时23岁,陈昌甫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会见陈昌甫的弟弟陈昌霖时,对他们夫妇的牺牲尤其是陈昌甫孕身赴刑场深表痛惜。

翦去病与王月贞

翦去病1896年生于桃源县,原名敦堃,又名遂如,参加革命后化名陈一贯。他于1920年任湖南劳工评议员,1922年任湖南劳工会驻沪办事处宣传委员,《劳工周刊》主编。1926年在湖南省总工会工作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当选总工会秘书长。王月贞又名王悦贞,1905年出生于常德县城,曾就读于常德育德学校,后考入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在长沙入党。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王月贞被常德旅省学友会派回家乡,成立共青团常德特别支部和“湖南雪耻会常德分会”,发动搜查、焚烧“洋货”,领导群众举行反帝示威游行,组织全罢工、罢课和罢市活动。

1926年春,翦去病与王月贞在常德结婚,不久按党组织的指示,一起到了长沙,做迎接北伐军入湘的准备事宜。9月,翦去病留长沙在省总工会主持日常工作,王月贞则被派往湘阴县开展农民运动,任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县特别法庭庭长。她处理事情果断,对土豪劣绅铁面无私,有“女县长”之称。尤其是1927年5月,她宣判过几名土豪的死刑。大革命失败后,翦敦堃、王月贞夫妇转入地下活动。1927年5月“敬日事变”发生时,由于叛徒出卖,他们在长沙万寿街被常德军警稽查处逮捕,关押在炮坪(今常德卫校)的牢房里。7月27日,他们被押往泮池街公共体育场。临刑前,王月贞从亲属手中抱过婴儿,给孩子喂了最后一次奶。就义时,他们夫妇分别为32岁、23岁。解放后,常德市政府为他们合修了一座夫妻烈士墓,供后人瞻仰。

陈觉与赵云霄

在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烈士遗书。它们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伉俪,即著名的革命烈士陈觉与赵云霄。陈觉1903年生于醴陵县,原名炳祥,1924年在醴陵县立中学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被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赵云霄1906年生在河北省阜平县城的一个大户家庭,1924年考入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陈觉与赵云霄由相识到相知,结为伉俪。在简朴的婚礼上,他们誓以革命事业为共同的奋斗目标,相约为革命奉献一生。

1927年9月,正当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时,陈觉与赵云霄回国。两人在东北、湖南醴陵先后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建立小型兵工厂,还发动了醴陵年关暴动,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春,陈觉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赵云霄也被调回长沙在湖南省委机关工作,参加组建中共湘南特委。就在两人为了革命而分离奔波的过程中,怀有身孕的赵云霄于当年9月因省委机关遭破坏而被捕;陈觉于10月在主持中共湘西特委工作期间,也在常德被捕,两人都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陈觉痛斥了利用乡情前来劝降的一个法官。不久,敌人匆匆将他们判处死刑。10月14日,陈觉未能见到自己的妻儿,留下一封遗书便英勇就义,年仅25岁。赵云霄因怀有身孕,刑期推迟5个月。她将孩子“启明”,也留下一封遗书,于3月26日给孩子喂完最后一次奶也牺牲了,时年23岁。这两封遗书,是人间亲情的绝唱。

颜昌颐与傅凤君

他们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夫妻英烈,牺牲时分别为30岁和24岁。颜昌颐1898年生于安乡县,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因参加学生斗争于1921年底被押送回国,1922年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初,颜昌颐与叶挺、聂荣臻等20多人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9月,颜昌颐回上海参与筹组中央军事部(后改称中央军委)。1926年夏担任湖南区委军事部部长,9月调回中央军委协助周恩来、赵世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和军事部到武汉策划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聂荣臻、贺昌、颜昌颐等组成临时前委。起义发生时,他任第11军第24师党代表。起义军在潮汕一带失败,颜昌颐、董朗带领1000余人突围,不久参加了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起义,颜昌颐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特委军委主任。1928年11月,他回上海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江苏省军委秘书。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他与彭湃、杨殷、邢士贞一起被捕。8月30日,四位烈士在上海龙华就义。周恩来在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撰文指出;“彭、杨、颜、邢四烈士的牺牲,是中国革命、中国党之很大的损失!”

傅凤君1904年生于安化,用过“丽春”这个名字,自幼住长沙外公家,外公是清代名臣陶澍的第五代孙。她没有进过学校,陶家的藏书却读了不少,还写下很多笔记。十七八岁时,她到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学院学习,在那里与颜昌颐相恋、结婚,并投身革命队伍。1927年“马日事变”后,她回长沙,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并担任湖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人。因叛徒告密,她在长沙定王台被捕。家里托人说情,国民党当局告知,自首便可放人,傅凤君宁死不从。1928年4月5日,她被军警押往长沙教育会坪刑场,途经陶家门前时,“没有顾盼一下,头只向前望,面色柔和平淡”。傍晚,陶家人买通乞丐将遗体偷运出。她的颈部被刀割断,颈后一小块皮肤连着头,只能缝合装殓。傅凤君就义的情形,《申报》刊发过一篇通讯,并被鲁迅摘引到《铲共大观》一文中:“……是日执行之后,因马(淑纯,16岁;志纯,14岁)傅(凤君,24岁)三犯,系属女性,全城男女往观者,终日人山人海,拥挤不通。加以共魁郭亮之首级,又悬之司门口示众,往观者更众。”颜昌颐、傅凤君夫妇留下一儿,叫颜家骃,被陶家抚养到10岁才送回颜家。颜家骃解放前离家从军,至今下落不明。

陈芬与毛泽建

陈芬1905年生于耒阳县,1919年考入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毕业后,他回耒阳县城晋公祠创办私立民治学校,以教书为掩护组建耒阳党支部,后任中共耒阳地方执委会组织委员,经常深入工厂、矿山发动工人,先后成立了缝纫、泥水、码头等行业工会,还组织小型剧团,以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3月调任中共郴县地方执委会书记,发动群众打击了土豪劣绅,推动了全县工农运动的开展。同年8月,他被增补为中共湘南特委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中共衡山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他受中共湘南特委之命,重建衡山县委,担任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1928年4月,他扮作盐商赴井冈山寻找起义部队。5月4日途经耒阳时因人告密,被当地挨户团逮捕。次日,他被杀害于耒阳敖山贯武桥,时年23岁。

毛泽建,乳名菊妹,1905年生,湘潭韶山人,6岁过继给毛泽东的父母做女儿,“毛泽建”这名字是毛泽东取的。1921年春,毛泽东带她到长沙,入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入衡阳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和湖南学联女生部部长。1925年,她与陈芬结为夫妻;1926年夏,任衡阳县委妇女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她先后在衡北游击师、衡山工农游击队从事武装斗争,曾夺取团防局的枪支,破坏敌人的通讯设备,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打掉了南岳团防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长”。1928年3月在夏塘铺一带活动时,被敌兵包围,突围时被捕,旋由耒阳游击队救出。不久,再次被捕,在衡山、衡阳监狱关押一年,受尽酷刑。她在遗书中写道:“人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1929年8月20日,她在衡山马王庙就义,年仅24岁。1949年毛泽东说:“菊妹子的牺牲很可惜,她是个好同志。”

何孟雄与缪伯英

何孟雄,1898年生于酃县(今炎陵县),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在长沙求学,与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交往密切。1919年3月入北京大学,此年加入我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李大钊等组织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1921年7月任党领导的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员,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先后发动了京绥铁路、开滦煤矿、唐山铁路机车厂、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的罢工斗争,并创建了京绥铁路工会。1925年5月1日,他任京绥铁路总工会秘书长;1926年初,调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1926年冬到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他于1927年10月奉调上海,先后任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淮安特委书记以及沪西、沪中、沪东区委书记,领导江苏、上海等地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1931年1月,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宁死不屈。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军警杀害于龙华监狱,时年33岁。

缪伯英1899年生于长沙县,1919年7月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并以长沙地区考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先后加入李大钊领导的工读互助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少年中国学会。同年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女党员。1922年她与何孟雄结婚,新家成为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夫妇二人被大家称为“英雄”夫妇。她于1923年任中共北方区委女工部秘书、部长,1924年被党组织派回湖南领导妇女运动,任湖南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1927年8月初与何孟雄一起到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沪东区委、沪中区委妇委主任。她的公开身份是华夏中学物理教师,由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于1929年10月病逝,年仅30岁。弥留之际,对守候病榻前的何孟雄说:“我既以身许党,就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辞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何孟雄牺牲后,他们的一对儿女重九、小英由孤儿院领养,上海九一八战乱中丢失。

蔡和森与向警予

蔡和森,字润寰,1895年生于湘乡县(今双峰县)。1913年在长沙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等创立“新民学会”,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底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6月,他出席党的二大,任《向导》周刊主编、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1925年10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7年春回国,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兼任中央秘书长。八七会议后,赴天津任北方局委员、宣传部长,1928年又一次当选中共六届政治局委员、常委。同年底,他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再一次驻莫斯科。1931年初回国,3月被派往广东工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顾顺章出卖,在香港被捕,引渡给广东军阀,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土家族人。1919年秋,她在长沙求学期间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建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同年10月与蔡畅一起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2月,她随蔡和森、蔡畅一家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与蔡和森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了婚礼。1921年底回国,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当选为中共第四届中央委员,任中央妇女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个女部长。五卅惨案发生后,领导上海妇女界积极投入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留在武汉做地下工作,任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部长。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她不幸被捕,同年5月1日被桂系军阀杀害于武汉,年仅33岁。

吴钦民与李华英

吴钦民,1902年生于平江县,1924年入党,曾任平江长寿区总工会委员长、黄九区农民协会会长、中共平江县上东乡特委书记。李华英,1906年生,也是平江县人。虽是贫苦农户家庭,但父母支持女儿读书习字。因此,她得以10岁上小学,16岁考入平江启明女子师范,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她能歌善舞,口齿伶俐,经常担负一些宣传演讲任务。北伐战争开之时,李华英师范毕业当了小学教员,并与共产党员罗纳川一起开办业余平民夜校,教当地纸工和农民读书识字,不久当选为乡女界联合会委员长,于1926年10月加入了共产党。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后,平江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连夜赶到黄金洞参加武装斗争,被留在上东乡特委担任宣传委员,参加了平江农军的三月扑城战斗。1928年秋,她同吴钦民结婚,在黄金洞一间茅草棚里举行了婚礼。

1929年10月,在黄金洞召开湘赣边境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挨户团”包围,吴钦民等多数同志在突围中牺牲,吴钦民牺牲时27岁。李华英将子弹打光后,纵身跳下悬崖,跌落在树丛中幸免于难。她在湘鄂赣苏区继续工作了两个春秋,1931年9月担任少共湘鄂赣省委负责人,并作为湘鄂赣省的女代表前往瑞金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她被任命为中共湘鄂赣省委妇女部长,培训各级妇女骨干,动员了300多名青年妇女到红军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石印局工作。由于李华英的出色工作,1932年5月被调往瑞金中央苏区,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办公厅主任。在战争环境下她劳累奔波,积劳成疾,于1932年10月在瑞金红军医院病逝,年仅27岁。

张昆弟与王兰英

张昆弟,号芝圃,1894年生于桃江,北方工人运动领袖。他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被遣送回国。1922年春,他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安排到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工作。1922年5月,受李大钊派遣从事工人运动,组建正太铁路总工会。1923年3月任中共北平区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1924年在郑州恢复了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1925年2月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总干事和党团书记。同年春,他当选为中共豫陕区委委员,1925年10月任河南总工会委员长,1926年春任中共山东地方委员会书记,不久与王兰英结为夫妻。大革命失败后,他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候补委员,并列席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先后任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顺直省工委书记和河北省工委书记等职。1931年春,他以中央“工运特派员”身份到湘鄂西苏区,任湘鄂省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7月在湖北洪湖县翟家湾被错杀,时年38岁。

王兰英又名文灿,祖籍广东中山,1908年出生在山东济南,1923年考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共产党,并负责青年团济南地委的宣传工作兼济南女师、济南女中两校的团支部工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她在统一战线内部团结进步力量、揭露右派阴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26年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全省妇运工作。1926年初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被学校开除,从此便留在山东省委机关工作。这年夏天,党组织派她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6月,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1929年春回国,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开展工人运动。1930年随张昆弟去湘鄂西苏区工作,1932年夏张昆弟牺牲后被派至广州担任广东省委秘书长。因叛徒出卖,香港当局将她驱逐出境,在广州遭国民党政府逮捕,狱中受尽酷刑,1933年3月被杀害,年仅25岁。

张警吾与胡筠

张警吾,又名若清,1901年出生在平江县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高小时因家庭经济不支而辍学,当学徒3年积攒到学费,考入平江县立师范学校继续读书。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回家乡献钟任小学教员。1926年夏,他组织当地学生和家长成立侦察队、通信队、救护队,支援北伐军。他当选献钟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之后,组建了一支270余人的农民武装。1927年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他以省委特派员身份发动秋收暴动。1928年7月,他任平江县委秘书长兼第一届县苏维埃政府委员,起草了县苏维埃政府施政纲领。因张警吾擅长宣传工作,1929年调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宣传部长,先后编印了《列宁主义》、《革命常识》等通俗小册子。1930年夏,红三军团攻占长沙,他参与创办《红军日报》和《苏维埃日报》。不久任中共赣北特委书记,先后主办了《工农兵》(后改《斗争》)、《布尔什维克之路》、《特委通讯》等不定期刊物。1931年9月,出席在长寿街召开的湘鄂赣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被选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湘鄂赣反帝大同盟主任。1932年6月,任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主编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的《战斗报》和《工农兵战斗画报》。因肃反扩大化被诬为“托派”而停职,关押在江西万载县小源,1934年4月被错杀。

胡筠,1898年生于平江县一户士绅家庭,是独生女,自幼读书习武,冲破包办婚姻。1927年2月,她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生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代女军官,与游曦、赵一曼、胡兰畦,被誉为黄埔四大女杰。她文武双全,有“神枪手”的称号,令黄埔男生也为之钦佩。在夏斗寅叛变时,军校学员开赴前线平叛,她任叶挺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胡筠担任平江工农革命军司令员,成为红军中第一个女司令。在艰苦的游击战争岁月中,她与中共赣北特委书记张警吾相爱,于1929年结婚。在一次反击敌人向游击队驻地进攻时,胡筠临产,她用牙齿撕破衣服,草草包裹婴儿,挣扎起来指挥战斗,战士们用箩筐抬着母子安全转移。她担任过红16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长、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学校5分校女生团政委等职,也担任过湘鄂赣苏区红8师师长,是红军第一位女师长(第二位是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红军中仅她们两个女师长)。湖南军阀曾以十万大洋悬赏她的人头,可惜这样一位女英雄,却在1934年1月“肃反”时被错害了。

明安娄与冯杏娥

明安娄,1910年生于湖北阳新。1929年入党,曾任湘鄂赣军区独立第三师七团政委、红16师政委、湘鄂赣野战军政委、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新四军军部留守处处长。1937年底,在江西德安、瑞昌改编红军游击队时被误杀,时年28岁。冯杏娥,1903年生于平江县。她2岁丧父,6岁时就被母亲送给涂家当童养媳,16岁即“圆房”成婚,生有一子。长年的劳苦生活,养成她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性格。1926年秋,平江县农民运动汹涌澎湃,冯杏娥担任了乡女界联合会会长,于1927年3月经吴钦民介绍入党。此后,她担任过区女界联合会主任、农民赤卫队长等职。马日事变以后,冯杏娥秘密组织游击队,投入到反抗国民党血腥屠杀的暴动斗争,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妇女干部,调任县委妇女部部长,被红五军军长彭德怀称赞为“红军的好帮手”。

1932年至1934年9月,冯杏娥主持湘鄂赣省委妇女部工作,经常深入平江、修水、铜鼓、万载等地,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和支援红军。有一次,湘鄂赣省委驻地被敌军包围,省委将女兵连交她指挥,打了一次很好的伏击战。当敌兵发现押解他们的竟是一群女兵时,神情分外沮丧。1934年10月,她调任平、修、铜县委书记。此时正值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她领导游击队在松树坳伏击战中歼灭敌军一个换防连,缴获两挺机枪和几十支步枪。在袭击虎坳敌碉堡时,她布置游击队把电话线切断,乘夜在碉堡周围纵火,迫使守敌缴械。1935年底,她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委、妇女部部长,把16岁的独子涂恩平安排到红16师侦察连当战士。她与红16师政委明安娄结婚以后,湘鄂赣省委与主力部队到外围作战。留在黄金洞坚持斗争的人成立了行动委员会,由省委副书记曾国旗任主任,她任副主任。由于曾国旗患重病,她实际上挑起了全部重担。涂恩平在一次突围时牺牲,她强忍悲痛,继续战斗。1937年9月,湘鄂赣边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中共湘鄂赣省委改为湘鄂赣特委,冯杏娥任特委妇女部部长,回到老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她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1940年3月15日被杀害,时年37岁。

王璞与左绍英

王璞,原名孙仁,1917年生于湘乡县,家庭中农兼营小商,湘潭县塾师训练班毕业,曾任民众学校教师,国民小学校长。1937年入党后,先后任中共韶山党支部书记、韶山区委书记、湘(乡)宁(乡)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王璞转移到衡阳。1940年夏,因日军进攻,再次转移到桂林、贵阳至重庆。到重庆后由中共南方局钱瑛领导,被派到西康、昆明等地做党的工作。1942年返渝,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川东临时工委书记、华蓥山游击队政委等职,负责组建“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准备在渠河两岸发动岳池、广安、武胜、渠县、合川五县的大起义。1948年9月,在组织华蓥山武装起义时,在武胜县石盘乡牺牲,并被割头悬挂示众,时年31岁。

左绍英,1919年生于四川合川(今属重庆市)。1939年入党后,任重庆北碚黄桷棉纺织生产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委员。1941年,她经党组织派遣到沙坪坝的裕丰纱厂做工运工作,1942年与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王璞结婚。其间,她帮助许多同志接上了组织关系,还不时冒着危险通知暴露的同志转移。她随王璞到川东临时工委工作,作为临委交通员的左绍英,具体负责联系上川东各县党组织。不久,左绍英得知丈夫王璞在领导华蓥山武装起义中不幸牺牲的消息,强忍悲痛,把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广安市一位同志家里,继续奔波于上川东各县。1948年4月,怀孕即将临产的左绍英,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禁在渣滓洞监狱。面对敌特刑讯,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久,她在监狱中产下一个漂亮的女婴,难友们亲切地称孩子为“监狱之花”。苦难中的“监狱之花”,在母亲和难友们的关爱呵护下成长。1949年11月27日,在黎明即将到来之际,敌人用机枪屠杀狱中的革命志士,左绍英母女同时遇难。牺牲时,她30岁。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家庭,堪称红色家庭。其中的12个女英烈,只是三湘儿女的缩影,但她们是湖南的骄傲,是湘女的光荣。以上12对革命伴侣、12个红色家庭,阐释了经典红色情侣的革命生涯。志同道合是革命伴侣的基础,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共同的事业和爱心,他们在创造人生辉煌的同时,也塑造着爱情的典范。革命伴侣,信仰第一,爱情第二。对于情侣之间来说,聚少离多并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否互相忠诚于信仰。这12对革命伴侣中的三湘女杰,以她们的年少青春,留下了壮丽篇章。她们那短暂的生涯,有着丰富的理想留存,鼓舞今天的人们去实现“中国梦”。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