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清明忆英烈│宴请战友,他自掏腰包家中款待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7-03-30 08:30:15

黄曹龙

长沙晚报记者 匡春林

“父亲的很多事,我们都是在他过世后,陆续从别人那里得知。”昨日,在家中深情回忆起父亲黄曹龙,黄海坦言,一直在子女眼中朴素严厉的黄曹龙,在面对家人以外的其他人时,却永远倾囊相帮、贴心温暖,这个“另一面”的父亲,真实地勾勒了一个有情有义、低调做事的军人形象,令人感怀也令人钦佩。

英烈事迹 子弹穿膛而过留下终身印记

黄曹龙和妻子郝尚芝共育有三子一女。幼时,黄海偶然发现父亲前胸有一个红枣大小的伤疤,好奇询问,父亲才轻描淡写地说:“战场上子弹打的。”

多年后,黄海才知道,在1932年8月的东安之战中,一颗子弹从黄曹龙胸前穿膛而过,从此在他的前胸右侧留下子弹大的印,后背上则留下一个碗口大的疤。而此次战役前,黄曹龙在江西永丰作战时,敌人的刺刀直入他的喉咙右侧,也在脖子上留下深深的刺刀印。

黄曹龙一直活跃在后勤一线上,曾被赞为“后勤五虎将”之一。敌后抗战,最难的就在后勤供应。长征时期,黄曹龙曾担任中央军委的后勤总负责人,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曾顺利准备数百头羊,宰杀熏制后带到路上。长征结束后,他化装成国民党上校,带着几个人直入敌占区,用一些土货多次换回我军急需的物资。

黄海回忆,在父亲的后勤保障生涯中,危险也时时相伴:国民党曾多次悬赏重金要他的脑袋。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跟随部队作战时,黄曹龙所在的后勤物资运输车队遭遇突然轰炸,“父亲从车头跳下不到几分钟,其所在车厢就被炸弹完全炸毁,而母亲被警卫员拉着跳下车后不久,车厢也因轰炸倾覆”。

家风传承

从不允许家人利用职务开方便之门

“上桌不能挑食,有什么就吃什么;待人要真诚,要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在黄海等子女回忆中,父亲家教严格,从不允许家人利用自己的职务开方便之门。母亲多年在后勤部门干会计工作,但每每轮到升级涨工资的关口,都主动要求让给他人,因为“别人家更困难”;子女升学、参军、复员,黄曹龙也从不插手,唯一的女儿因此服从分配,在山西五寨县干了大半辈子;每次宴请远方战友,黄曹龙都是自掏腰包家中设宴款待。面对父亲的严厉甚至“不近人情”,家人曾有怨言。直到父亲去世后,他们才发现父亲的另一面。

黄曹龙原本兄弟姊妹众多,但大多在解放前被国民党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在浏阳老家仅剩下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战后首次委托妻子郝尚芝返回家乡探望时,他送去了20块大洋,甚至还让妻子把自己的戒指等送去。

黄海后来还得知,只要浏阳乡亲有需求,父亲也总是倾囊相助,甚至打破从不开口求人的习惯。在他的帮助下,30台拖拉机曾及时到位,帮助乡亲缓解春耕困难。黄海说,父亲干了一辈子后勤,永远都把国家、军队、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也会一直以此要求自己和家人。

英烈名片

黄曹龙(1910-1979):生于湖南浏阳,1927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东北军区总兵站部政治委员、部长,北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四分部部长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责编:周杨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