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湘世家丨翰墨飘香的道州何氏家族
新湖南 • 湖湘访古
2017-02-27 10:44:08



这是一个在湖湘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家族,这个家族中不仅产生过权高位重的工部尚书、一品提督;还产生了“有清二百余年第一”的书法家;而这个家族的后代中从事书法、绘画艺术的更是代代有人,其家族还是一个十六代秀才世家。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个家族的后人中还产生了获得中科院科技一等奖、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待遇的科学家。这个声名显赫的家族就是——道州何氏家族。

工部尚书、“顺天清官”何凌汉

何凌汉(1772-1840年),字云门,又字仙槎。湖南道州(今道县)人。16岁应府试第一。嘉庆十年(1805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广东、福建、山东等省考官,升国子监祭酒,任山东学政。道光五年(1825年)补顺天府尹。历迁左副都御史,工部、吏部、户部侍郎,晋左都御史、工部尚书。长于诗文、书法,时重大诰册文字,多出其手;所书碑版,传为珍品。著有《云腴山房集》。子绍基、绍业、绍祺、绍京,皆有名,时称“何氏四杰”。

何凌汉的字

何凌汉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1772年9月21日)出生于湖南道州东门外一个穷苦的书生家庭,父亲何文绘,为州廪生,母郑氏。何凌汉自幼聪慧好学,孝敬父母。9岁时应童子试,俨若成人。16岁时,应道州、永州府试,均获第一,补为附学生。

何凌汉少年时代,家庭极贫困,不久父母先后病逝。凌汉孤陋困苦,奋发读书。乾隆六十年(1795年),何凌汉与廖氏结婚。廖氏相夫持家,节衣缩食,初生子震儒早夭,继生孪生子绍基、绍业。

何凌汉自嘉庆十年中进士后,任职朝廷,除在山东、浙江两省任学政几年外,大多时间均在京师,先后任职翰林院、国史馆、国子监、都察院和兵部、工部、礼部、吏部、户部,以及顺天府,而“前后任京兆最久”,即指任顺天府尹为时最久。

顺天府为清都城北京所在地区,直属朝廷管辖,古称京兆,设府尹主持政务。由于为京师所在,位置重要,故自雍正后,府尹一职由朝廷部院大臣中特简一人兼任。何凌汉于道光六年(1826年)始任顺天府尹,几年后调任大理寺、兵部等处,又派赴浙江;道光十三年(1833年),何凌汉再次调京,任吏部右侍郎兼顺天府尹,计先后任顺天府尹近十年之久,可见朝廷之倚重。

何凌汉在顺天任上治政安民,颇著政绩。道光二十年,何凌汉在户部尚书任上逝世。后来,大学士阮元曾为之作墓志铭曰:“久任京兆,三辅安治。铺奸弭盗,儒雅便宜。爱人节用,慎于度支。”对他在顺天的政绩作了高度评价。

“何氏四杰”名扬天下

何绍基:人称“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书家”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蝯叟,清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一同出生(孪生)。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住于州西小坪舅舅廖家。8岁随母入京,在父亲和名师的教诲下苦读诗书。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道光十一年(1831年)取优贡生。十五年乡试第一。次年取进士,且授职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等职,先后出任福建、贵州和广东乡试正副主考官。咸丰二年曾两次受到皇帝的召见,出任四川学正。

何绍基性格刚正,在国史馆期间,建议补办三品以下名臣各传,总裁穆彰阿执意不从,绍基即辞职而去。任四川学正时,整肃考场积弊。奉旨访察当地吏治、民生、军国等情,平反冤狱甚多。“参奏总督、布正司、按察司知府等员,置承审官7人于法”,大快人心。后因“缕陈时务十二条”,被斥为“肆意妄言”而罢官。遂绝仕途,放游山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咏诗、著书、写字自娱。晚年,在山东乐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讲学,并主持过扬州书局的编务和孝廉堂讲席。光绪四年,病逝于苏州,归葬于长沙南郊。

何绍基精通经史、小学,旁及金石文字,于诗造诣尤深,人称“晚清诗人中学苏(东坡)最工者”。一生留下两千多首诗词。

何绍基一生最大的成就还是书法艺术。他从小到老,刻苦练习,孜孜不倦,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执笔也很别致,手臂高高悬起,弯成半圆,手腕弯成半弧,虎口成水平状,上面可放搁一小酒盅。大笔挥洒,汗流浃背。他的“何字”自成一家,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在当时即一扫书坛媚俗之风,片纸只字,被人视为瑰宝,称之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把中国书法艺术推向第三个高峰”。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日益深远,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一支生命力很强的流派。

何绍基的字

何绍基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创作甚丰,有《东洲草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钞》、《峨嵋瓦屋游草》等集传世。

何绍业:长于书法、绘画

何绍业,字子毅,绍基孪生兄弟,以荫生官兵部员外郎。

亦善书,精绘事,力追宋、元,花鸟、人物偶一涉笔,清超绝俗,不落俗流。尝临钱南园六马图,其兄绍基题诗称之 。尤精篆刻,卒年四十一 。著有《墨林今话续编》、《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何绍祺:精于书法

何绍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官至浙江道员。善书法,尤精颜体。

何绍京:精于绘事

何绍京,字子愚,道光举人,侯选道员。书宗颜真卿,晚兼华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何氏后代的艺术名人

何维朴:国画大家,作品多被故宫收藏

何维朴

何维朴(1844-1925年),字诗孙,晚号盘止、盘叟、秋华居士、晚遂老人。何绍基孙,书摹其祖,亦得其神韵。画以山水著称,初学石涛,后宗娄东诸家,由险怪转为平正。对古画鉴别尤精。同治六年(1867年),官内阁中书,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身份闲居上海,以书、画自给。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何维朴画作

其书法追摹其祖,画则宗法四王,尤近娄东,多仿古之作,笔意沉静,但乏于创新。辛亥后,当吴昌硕等以粗笔写意横行海上,何维朴仍谨守四王(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衣钵,他仍静心摹写王原祁,但何氏与海派艺术家保持着友谊,是豫园书画善会的发起人之一。

何维栋:著名书法家

清代书法家,字研孙,何绍基之孙。书法颜真卿,圆熟遒劲。著有《十六观斋遗集》、《宝凤阁随笔》等。

何氏家族中的其他杰出人才

何绍彩:一品提督、湘军大将

何绍彩,何绍基堂弟,生于道光己丑年(1829年),终于光绪壬辰年(1892年),殁于上海行营,葬于故里。谕赐祭葬,谕赐祭文。

何绍彩,湘军大将,曾国藩麾下何字营长官,封一品顶戴提督军门,任湖北宜昌总镇(从一品),诰封建威将军(正一品)。

何绍彩全家三代共出五至一品武将13名,全村跟随他出征的共有将军13名,一品武官、一品诰命夫人9人,二品至七品武官(含诰封)31人。

何积祜:民主革命斗士

何积祜,何绍基之孙。何积祜接受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反对袁世凯独裁。

民国初年,曾为四川督军陈宦幕僚,后辗转到陇南镇守孔繁锦幕下,于1921年出任西和县县长,在任一年多,为官清廉,有益地方。

因承家学,何积祜书法作品大气磅礴,下笔不凡。他的书法楷隶皆长,楷书深得魏碑真意,撇捺舒展如鹏翼,竖划如柱,横划先抑后扬,飘逸有姿。隶书行笔粗重而舒展,风格与楷书相似。何积祜的书法从家学书体中脱出而不受藩篱,可见其识见之高远。


何善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助手、中科院科技一等奖获得者

何善堉

何善堉1931年2月10日生于北京市,何绍基的曾孙,何积祜之子。何善堉自幼聪颖好学,强记博闻,原在北京师大附中上学,1949年暑假即提前一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2年毕业后,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初期曾任该研究部主任。退休前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协助钱学森编著《工程控制论》一书,担任了该书的绝大部分翻译工作。

何善堉主攻的学术方向是复杂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重点是复杂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和物理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他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六•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京津地区生态系统分析和污染防治”中,主持完成主要子课题“京津地区生态区划的数学方法”,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

由于何善堉早年曾在国际上发表过论文,“文革”后,设在意大利的国际理论研究中心多方寻找作者本人,后被邀请为该中心的非常驻委员,并多次去该中心进行短期研究工作。该中心有不少成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都较高。

何善堉曾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控制论联合会学术委员等职。享受国家级特殊贡献津贴待遇。曾被单位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又两次被提名为科学院院士,都因为非学术的社会原因而被埋没。多年来,在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工作中,培养了大批高科技水平的人才,在国内外自动化科研学术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他从事的学术领域里,造诣很深,威望很高,在国际上有相当高的声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他名字设立了科学基金:“何善堉奖”。

(综合《长沙名人与名寝)、《湖南名人故事》、《湖南名胜词典》)

(文萃报供稿)

责编:饶平平

来源:文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