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化龙池:一半江水,一半火焰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2-14 07:26:58

化龙池:一半江水,一半火焰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化龙池有着“分裂性人格”:白天,尤其是傍晚以前,她总是低眉垂首、安宁娴静,颇有大家闺秀之风范;华灯初上,她轻衫薄缕,眼光迷离,轻歌曼舞,性感妖娆。

很多人见识过化龙池的喧嚣,却鲜有人了解她的底蕴。

化龙池是有名的酒吧一条街,是夜长沙的“代言人”。 她们容貌各异,有的带美式酒吧的狂野,有的是小家碧玉的质朴。不管夜晚如何万种风情,白天的模样都差不多:日上三竿仍关着门,素面朝天不加修饰,如江水般波澜不惊。

从巷口进去50米左右,有一堵与周围浓妆艳抹的店面格格不入的略带沧桑的青砖墙。这是以前善化县学宫旧址。善化学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附近的学子就在此求学。“文夕大火”后,化龙池巷基本沦为焦土。但这面长约6米、高约4米的青砖墙,却留存了下来。所谓文脉绵延,或许它也是个“物证”吧!

和酒吧门店相比,化龙池巷19—21号就略显“寒酸”了。这是一座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民居。此楼为五层红砖楼房,空斗清水墙体,窗格为木质,“喜”字透雕,非常具有时代特色。这座建筑也作为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起来,在2006年的化龙池改造中,未沾当代“粉尘”。

“最惜门前萧淡意,化龙池水浅如杯。”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兼诗人何绍基对化龙池的描述。他曾在同治元年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并任城南疏远山长之职。在此期间,他居于化龙池中段,其居室名为“磴石山房”。 何绍基以书法见长,喜欢在书山墨海中遨游,在诗词歌赋中弹唱,他在化龙池度过了三年美好光阴。

我们现在看到的定王台街道综合文化站,就是在何绍基宅子的原址上修建的。为了保留庭院中的那颗古树,文化站建成了个“回”字,将古树拥在怀中。

——这样多的历史和沉淀,你只能选择在白天来观赏、品味。因为,晚上的化龙池,根本没有时间来让你思考。

化龙池的夜生活,从22时开始。化龙池很多都是清吧,与解放西路的“嗨吧”相比,灯光虽耀眼,却没有那般喧闹;音乐虽劲爆,却是如瀑布般让人畅爽;红酒虽妖媚,却是那般的诱人。化着淡妆、轻声哼唱的驻唱美女,是这里最美的点缀。

在这里,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在闪烁的灯光下忘情地舞动着身体,有的坐在角落玩弄着酒瓶,有的坐在吧台怀揣心事静静聆听歌曲。

在昏暗灯光的掩饰下,你看谁都比较美,看谁都觉得别人很柔和;在酒精的“捣蛋”下,低沉的嗓音、甚至是高足杯里盛着红色的液体,都能成为你伤感的来源。要么闹起来发泄,要么静下来哭泣,好像在清吧里“泡”很久的人,基本是这两种较极端的情绪。

想维持正常情绪、想保持足够理性?那你就不该选择来化龙池酒吧。

因为,夜晚的化龙池,就是一团“火焰”,“热”得让你失去“规矩”。

链接:化龙池的传说

化龙池的由来,其实是“熔化恶龙”。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店主死后吩咐学徒,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经过血祭后店主变成恶龙,要从井里穿出并将长沙城变成一片汪洋。

学徒携妻子连夜不停往井里倒入熔铁。倒出第三桶,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下去……井不见了,响声没有了,地不再震动了,孽龙被铁水溶化了,夫妻俩为此献出了生命。再后来,进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学徒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



作者: 欧阳倩

责编:唐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