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金井一一那井,那街,那茶,那人……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2-06 13:39:49

到金井,岂止是喝茶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云武

一座城市的厚重,除了有高楼大厦,还要有边陲小镇。如果这小镇是古镇,那便更是韵味无穷了。这可不是边角余料,而是盛宴上的一碟小菜。不仅是大菜的搭配,不可或缺,更有独特的功能和风味。

金井,就是大长沙盛宴上的一道小菜。

金井是长沙县金井镇,从星沙出发,沿福元大道一直往北,经黄花、过春华、穿路口、越高桥,便来到了金井。金井曾是长(沙)平(江)浏(阳)湘(阴)古道上的一个驿站,交通方便,商旅云集。随着时代变迁,交通格局的变化,金井虽然不再有古时驿站的繁华,但到过金井的人都会称赞:美!

金井的传说美!

提到金井,人们自然会疑问:金井是否是一口井?井在哪?的确,金井是有一口古井,名字就叫金井。由于那儿曾经是驿站,繁华而有了老街,叫金井老街。老街位于现在的金井镇农科村南部,处脱甲河汇入金井河的接洪口上游,长约0.6公里。古时也算较大的闹市了。

街前有一座三拱麻石“大花桥”,宽约4米,横跨金井河直通对岸码头。就在“大花桥”旁,有一古井,水清可鉴,其味甘甜,当时是金井老街及附近居民唯一的饮水井。不论大旱小旱,井水随汲随满,取之不绝。据长沙县志载,此井建于大唐贞观年间。传说建成不久,有一农民清晨去打水,隐约见一对金鸭婆在水底游荡,一见人影,倏忽不见。后再未复现。从此,这井便被当地人奉为“金井”,且地以井传,街以井名。这大体算是金井的由来吧。

历史上金井兴盛时期,老街铺面甚多,各种商铺,应有尽有。当地生产的小花片、炒米糕等物产丰富,质量过硬,名扬省会,时被誉为“小长沙”。

金井的茶叶美。

认识金井,我是从金井茶开始的。大约10年前,朋友拿来两包茶叶,称之金井茶,说是如何如何好。我那时在报社理论评论部工作,全省各地茶叶生产区也跑了不少,但从未听说也从未尝过金井茶。听朋友一吹,甚是好奇。一泡,果见茶水色泽久绿清澈,清香可口。后来,从理论部调到长沙分社,既是一份向往,又是工作需要,我每年必去几次金井。尤其是采茶季节,游走茶园,亲手采摘,体验一把制茶的工艺和劳作,实乃人生一大乐趣。这几年清明前后,便到金井茶厂把全年所需茶叶一次买齐,只喝金井茶,成了习惯。

金井的生态美。

去年4月,长沙分社开始承办新湖南长沙频道。虽为新闻战线老兵,对新媒体却知之甚少。站在读者的立场和刷屏时代的需求,我想照片总是读者喜欢的。于是,背着相机,与几位同事邀上长沙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一道,对着金井的茶园、虎园、公园、农庄等拍了一组照片回来,以“神奇神往金井镇”为题,发在长沙频道。当日读者点击量即突破10万,朋友圈里纷纷转发,好一阵热闹。华夏银行一位行长次日中午与我午餐,拿着手机点开图片问:“金井真有这么美?”我说:“你自己去亲眼看看吧。”后来,他不到1年便带着家人朋友去了3次,有时还住在当地农庄农舍里。按他的话说,那是喝茶、吸氧、养眼、健身、静心,大抵如此罢。

金井的人更美。

第一次去金井,不是工作原因。望城区原常委宣传部长王华英,金井人。那年邀几位朋友去她老家玩,我有幸被邀,参观游玩,喝茶闲谈,甚是欢趣。怎奈她却英年早逝。住院初期我去探望,她还很乐观,说是几天以后就可出院,接下来望城的宣传工作还要如何如何,很有激情,很有章法,很有见地。几天后,她没出院;几月后,她也没出院。再后来的某一天下午,她的同事突然电话告知她快不行了。我丢下手头的活准备赶往医院,还没下楼,手机又响,说是已经走了!那时唯有一片茫然......

华英部长,金井人。

在她住院的前几天,还在主持望城铜官的大型活动。见她脸色不太好,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太累了?她边走边很轻松地回了一句:“没事!没事!”又忙着召集座谈会去了。后来才知道,其时她已病得很重了!

华英部长,一位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处事干练、做事大气的好干部。我那时初到长沙分社,又直接联系望城,人生地不熟。她对我的作品,总是肯定,对我的建议,多是采纳,对我的难处,深深理解。回想起来,是颇令人感怀的。岁月无情,她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我每次去望城,总要想起她,每次去金井,也总会想起她。或许,因为她的缘故,对金井人,我总感觉多一份亲近,多一份敬重!


作者:周云武

责编:唐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