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湖湘群星谱丨出版人龙世辉:以质取文 终成名编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6-12-05 12:56:21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近200年来,青史留名的湖南人灿若星辰。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彭德怀……这些名字可谓家喻户晓。然而,除了他们,还有一大批湖南人纵横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医学、文化、艺术等等领域,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他们的名字,也许你还不够熟悉;他们的成就,却令我们所有湘人为之自豪!新湖南客户端特联合湖南省文史馆,推出“湖湘群星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星星”们,了解他们的生平和故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小说组副组长、《当代》编辑部副主任龙世辉

人物简介:

龙世辉(1925年12月30日—1991年8月18日)笔名许晨,湖南武冈人,侗族。中国作协会员,编审。

195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第二班学员。1953年5月开始发表文章。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小说组副组长、《当代》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期间,编辑出版了《林海雪原》《前驱》《清江壮歌》《战斗在滹沱河上》《三家巷》《苦斗》《子夜》《瞿秋白文集》《科尔沁草原》《在和平的日子里》《赤橙黄绿青蓝紫》《乘风破浪》《芙蓉镇》《将军吟》《代价》等文学作品二百余部集。在作家出版社工作期间,参加主持出版了《当代小说文库》《文学新星丛书》《作家参考丛书》等丛书。从1953年至1990年,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评论、短篇小说、散文、寓言一百五十余篇、约五十万字。

主要著作有:改编元曲《窦娥冤》《龙世辉寓言集》、长篇小说《蓝光》、文学评论集《编余随笔》。寓言《女娲与苍蝇》,在1988年全国寓言评奖中获创作优秀奖。

人物故事:

小编编大家

文丨刘诚龙

龙世辉先生是名编,当然也是大编,他编辑过现当代文学史名著,如《林海雪原》,如《将军吟》,如《芙蓉镇》,在编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小编能否成为大编?难说;但大编出胎于小编,那是肯定的。

1953年,龙世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出茅庐,自是小编。从事编辑工作不久,领导分配他来编辑萧军先生大著《过去的年代》,萧军曾是鲁迅的私淑弟子,因出版《八月的乡村》而名满天下,这部《过去的年代》原名《第三代》,最初构思于1936年春,也曾经发表在《作家月刊》上,后来刊物被禁,是书出版一二部之后,没再出版了,其书,也停停写写,写写停停,到1943年,才第八部的上集,第八部还没写完,直到解放后,才最终完稿。

一部书稿写了十三四年,不是一气呵成,然后修改打磨,而是拉拉杂杂,断断续续,世易时移,自然难以赓续当初思路。这部书稿最初是诗人牛汉给编辑的,牛汉与萧军是老朋友,同一个时代的,也知道萧军是蛮有个性的,他编辑萧军的书稿,一,顾及老朋友关系,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路绿灯放行;二呢,也可能顾忌萧军“强人”个性,牛汉眼睛只闭不开,闭着眼睛说行行行。整部书稿,除了改了几个错别字外,牛汉打算签字发稿了。

好事多磨。萧军这部书稿正准备出版,牛汉忽然因胡风运动挨了整,离开了编辑岗位,这书稿也就转到了龙世辉手上,小编龙世辉通读了书稿,有一个整体印象是:“写得好,但很多地方写得不行。”他的初审意见是:可以出,但须修改。

萧军是谁啊?是萧军啊。萧军有一件被很多人一直引述的佳话:1938年,他初去延安,丁玲等作家晓得鲁迅得意门生来了,马上将消息告诉毛泽东,毛泽东礼贤下士,打发人来喊他去窑洞一叙,萧军牛气,道:我不去了,他很忙的。蛮自负,也算是很傲慢的。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作家大著出来,谁不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名著横空出世?何况萧军。萧军还有可傲的资本,《过去的时代》曾经得到过鲁迅慧眼惠顾,经过了鲁迅眼的,还不是大著吗?

龙世辉却觉得这书“很多地方写得不行”,将书稿发还萧军,叫萧老作家打磨打磨,萧军不肯,“拒绝做任何修改,和编辑部打笔仗。”虽然,多数情形,作家往往自认弱势,编辑对作家有生杀予夺之权,是强势;但名家了,那形势可能变了,编辑居弱势,作家处强势了。龙世辉编萧军,恰是后一种态势,一边是大作家,一面是小编辑,大作家不与合作,又何搞?

龙世辉对萧军玩了些“小聪明”,装大,装老。龙世辉想了一招,跟萧军写信,全用毛笔写,一律繁体字写,都是直行写。让萧军感觉,与他打交道的这位编辑,不是小编辑,而是有些胡须、有些斤两、有些老墨的老大编辑,萧军气势也就先输了一着,加上龙世辉说得在理,点到了穴位上,萧军不得不佩服,于是“俯首称臣”,答应修改,修改了一遍,龙世辉还不满意,再去修改,“作者终于修改得使我们比较满意。”《过去的年代》也就成了萧军代表作之一。

龙世辉初生牛犊,敢跟名家叫板,以质取文,非以人取文,这是他从小编成为大编的内在素质吧?龙世辉编辑了不少好书,这些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占了大篇幅与重要位置的,他从小编辑做起,后来做到了作家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不是滥得虚名的。

龙世辉确是只认文章,不唯文家的。也是萧军,他曾写过一部《五月的矿山》,接手编辑这部书稿,他的意见是非常直接:退。他认为“这部作品,写得极为平庸,不堪卒读。”他拒绝让这部作品问世,但其领导给的意见是“奉命发稿”,领导要发稿,他还是不同意,直接向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先生陈述意见,冯雪峰给他措辞严厉回了个批条:“我是总编辑,我有权力发稿,我命令发稿,一切后果我负责。”总编辑发了大火,龙世辉对这部书稿依然不认同:“我保留意见,我执行任务。”原来萧军这书稿,质量不行,没有地方愿给他发,萧军先生雇了一辆三轮车,直闯中南海,找毛泽东去,毛泽东发了话,“萧军的东西还是可以出版的”,有了这个最高指示,谁挡得住?

萧军《五月的矿山》几与《过去的年代》同时出版,但在读者中的反应,却是决然不同,《五月的矿山》一出版,“立即遭到了‘围剿’”,读者赞同的少,批判的多;而《过去的年代》却广受好评,同一个作家写的作品,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无他,编辑故也,好作家需要好编辑,好编辑助产好作品,好编辑与好作品是正相关的。

不过龙世辉有一样,让他略有非议。看到璞玉之作,他常自挽袖子上阵,他编曲波的《林海雪原》,编辑转作家,很多章节几乎是他写的了,据说总编巴人特地找来原稿与修改稿看,在原稿末页签上评语:“应该这样改”,晋升了其编辑职称,还连升其三级工资。这就给龙世辉莫大鼓励,此后编稿,多有“手痒”,很多作家就不买账了,比如《将军吟》的作者莫应丰,在其著作出版后的座谈会上,不点名地对龙世辉发脾气:人民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有的编辑,看到有创造性的作品动手改,改得既不像这个,也不像那个,把创造性都砍掉了。据说龙世辉先生听了,心里很不好受,但他气量大,此后与莫应丰还是好朋友,莫应丰后来也向龙世辉收回了这句话。但其中或还是有可议处的:对曲波那一代作家而言,编辑代为修改,恐怕是难免的;后来作家,文化水平高了,编辑给意见可,亲自上阵给动刀子,恐怕不太讨好了吧?

作家与编辑真是一对欢喜冤家,是让成冤家?还是让皆大欢喜?嗯,这是个问题。

新湖南客户端整合自天津网、百度百科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