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猛虎下山飞渡澧水 神兵天降突破沅江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干田坝,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碑,碑后面刻有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团以上干部名单。 赵宗山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于振宇 通讯员 向佐柏 赵宗山
上回说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分别在桑植县刘家坪、瑞塔铺誓师突围,告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突围的第一道天险是澧水河。11月20日下午4时,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澧水北岸大庸、慈利交界的张家湾、黄家铺、安坝一带。
敌人早在澧水南岸戒备森严,每隔一二里筑一座碉堡,碉堡围墙封成夹层,周围挖有1米多深的战壕,墙外又用竹子围着,沿河的渡船、渔船、载船全部拖到南岸停泊,搬走篙桨,不许航渡。
经过侦察,红军摸清了南岸守敌情况。防守潭口的敌保安团倚仗山高坪窄河水深,又没有船,认为红军不会从此过河,也不会来得那么快,就根本没做准备。红军先头部队当即决定兵分三路:尖兵连从潭口强渡;工兵连准备渡河器材,速搭浮桥;炮兵连、机枪连准备掩护大部队渡河。
尖兵连选派4名会水的战士,组成偷袭对岸渡口碉堡的突击组。他们化装成老乡,绕道从潭口下面的观音洞泅水过渡,趁敌不备在官塔接近敌人,以找水喝为名混进碉堡,守在碉堡里的5名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做了俘虏。接着,红军战士一把火烧毁碉堡,迅速控制了渡口。尖兵连借用刚好路过的一只货船,飞渡南岸,与突击组会合,猛打猛冲,接连烧毁敌人几座碉堡,沿河向上游扩大突破口。
贺龙来到河边,听完先头部队报告,命令马上把4门迫击炮、20多挺轻重机枪集中到杨林铺渡口的一个山头,亲自指挥射击,先遣团在机枪和钢炮掩护下强渡,摧毁10多座碉堡,半夜时占领了两岸。工兵连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连夜架设浮桥。
21日中午,敌机在空中盘旋丢炸弹,有一部分红军正在过桥,浮桥被炸,红军伤亡增加,共青团湘鄂川黔省委书记周玉珠等同志壮烈牺牲。万分危急之时,侦察员带来一个好消息:就在下游两三公里处,找到了新的徒涉点,那里水不太深,水势也比较平稳。为了抢时间,贺龙、任弼时等当机立断,指挥部队在长达30余里的沿岸7处地点同时涉渡。到晚上,红军全部渡过澧水,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
当晚,红军分别在大庸、慈利宿营。根据贺龙命令,部队22日清晨5时出发,向南急行。红四十九团在红十七师参谋长兼团长刘转连的率领下,以一天150里的速度横跨武陵山,经慈利奔袭沅水,赶在敌人到达之前抵达沅江北岸大晏溪,渡过沅江,准备迎接红六军团渡江。
红四十九团刚上岸不久,沅陵保安团一个营的敌人分乘3条大木船前来堵截红军。夜幕下看到有人靠近,红军大声喊话:“船上是哪部分的人?快把船靠拢来,下面有情况,去不得!”船上敌人回答:“我们是沅陵保安团的,奉命去洞庭溪堵击红军,贵军是哪部分的?”岸上红军机智地回答:“我们是省军十九师李司令(李觉)的部队,是来围剿红军的,你们把船靠拢来,就在这里上岸吧!”敌人一靠岸,立刻被红军缴了枪械。
与此同时,红二军团先头部队红四师十一团也像神兵天降,分三路进入洞庭溪,守敌与红军一交火,溃散而逃,红军一举控制洞庭溪渡口。23日,红二、六军团主力经过3天时间,分别从洞庭溪、大晏溪渡过沅江,进驻沅陵桥梓坪一带,成功突破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
3天后,国民党十九师李觉部追兵,在飞机掩护下,追到洞庭溪,向老百姓打听红军的去向。见此情景,老乡们不禁好笑地说:“红军渡江,一边走一边唱歌,雄得很。白军在后面追,抬着大炮,还有飞机配合,腿都走跛了,连红军的影子也没看到。”
这正是:排山倒海风雷起,踩波踏浪江水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看《第十三回:兵分三路挺进湘中,未发一弹巧夺辰溪》。
■手记
历史,从未远去
于振宇 陈勇
2013年清明节,为了纪念在强渡澧水战役中牺牲的30名红军烈士,张家界市永定区政府和当地百姓,在杨林铺渡口修建了“红军渡”纪念碑,并把当年强渡澧水的那段历史记载下来,镌刻“飞渡澧水天险,壮抗日民族魂;弘扬长征精神,圆复兴中国梦”对联。从此,“红军渡”成为人们凭吊先烈的一个去处,见证历史从未离我们远去。
一个个红军战士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与我们对话、交流。渡澧水时,红军部队开到黄家铺,正值柑橘成熟季节,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想买水果解渴,但无法找到果树主人,就以比市价略高的价钱先买,再把钱放在树下或用袋子装好挂在树枝上。红军走后,老百姓发现这些钱,无不内心感动。
今天,站在澧水河边远望,河对岸正在修建的黔常张高铁,沿着河床一路向前,像一条巨龙进山,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矗立在澧水两岸,红军长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愿望成为了现实。
永定区阳湖坪镇三岗村72岁的屈金兰大妈,正好从杨林铺渡口坐船过江,她来到纪念碑前,向红军烈士鞠躬。她告诉我们,当地老乡在渡口来来回回,平平安安,大家认为是红军烈士在保佑着这一方的平安,每个人对红军战士都充满了感激之情,经常自发地来看看红军碑、跟战士们说说话。前年,为了美化纪念碑周边环境,当地群众栽种了12棵松柏树,怕树木被洪水冲毁、损坏,今年雨季前又有人主动安装支架进行固定。现在,松柏树长得郁郁葱葱。
望着滚滚流淌的澧水河,读着纪念碑上的诗句,历史和现实在这一刻交融一起……
责编:胡泽汇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