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桃
今年以来,贵州、湖北、云南等地已陆续实施驻村干部召回制度,让混日子者无日可混,捞资历者现出原形。
让贫困地区群众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自去年开始,各地纷纷选派扶贫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为贫困群众脱贫出点子、谋路子。毋庸置疑,这些深入一线的扶贫干部,总体上发挥出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性作用。然而,也有少数干部差强人意,对精准扶贫工作不胜任、不适合,甚至不履职、不作为。
蒿蓬代柱,大厦倾覆。将干部派到扶贫攻坚的最前沿,就是希望他们能担当起攻城拔寨的先锋之责,因此,选派驻村干部要防止“凑数”现象,杜绝小集体思想取代大局观念,不能把有“实力”的干部留为己用,把机关中的“庸人”推出去,“懒人”派下去,“五谷不分”者用上去,否则,会贻误整个脱贫攻坚大局。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精准扶贫,选准干部是关键。前提则要对贫困进行因素分析,找准穷困的病根,针对“病灶”精准选配干部。比如,信息不灵通而致贫的地方,要选配懂市场熟营销的干部,因缺乏产业无法致富的地方,就应当选派有开拓产业能力的干部……总而言之,选配扶贫干部,除政治素质、工作作风要硬外,更需要因事择人,瞄准贫困的靶心,选出更加适合贫困村、贫困户的干部。这样,打赢脱贫这场硬仗才有将才,实现目标任务才不会沦为空谈。
湖南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要在未来3年多时间里实现46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重、时间紧,容不得有任何耽搁,更不能有任何闪失。据了解,我省从去年起,共派出8000多支扶贫工作队,实现了对所有省级贫困村的全覆盖。这支庞大的干部队伍精神状态如何,工作业绩怎样,直接关乎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今年年初,我省相关部门决定在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的同时,把驻村帮扶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内容,并建立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让考核督查、明察暗访、第三方评估成为新常态。这就意味着,驻村工作组中的“南郭先生”将难以混下去了。
责编:肖秀芬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