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江西省有一个很“牛”的县,诞生过56位新中国开国将军?它就是兴国县。历史上,该县就像一个硬汉,血性十足。苏维埃共和国时期,这个县共23万人口,竟有8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国牺牲。后来,更是有1万多当地百姓追随红军,北上长征。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对作为“中国烈士第一县”的兴国县来说,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自喻。7月11日,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支大学生调研团队,满怀崇敬与激情,拜访这片土地,探寻从峥嵘岁月中走出来的人和那些不老的故事,重温这个“牛”县恢宏的革命历史和铮铮血性。
(调研团全体队员在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前“誓师”启程)
一园六馆:那些人和故事,触动了队员们的心
兴国县拥有大量的红色革命遗迹、遗产,其中“一园一院六馆”和“七大革命旧址”最负盛名,前者正是这支大学生调研团队敲定的调研对象。有人脖子上挂着相机,有人手里拿着本子和笔…队员们装备齐全,便开始调研第一站——“一园六馆”的行程。
“一园”指的是将军园,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队员们不但瞻仰了高达5.2米的毛泽东巨型雕像,通过重现的长征路线上的雕塑,他们还一睹56位开国将军的风采。在访问解说员后,调研队员以文字的方式,详细记录下了将军们的撼人事迹。
(调研队员们在将军园“模范兴国”四个大字前)
“六馆”包括将军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等纪念场馆。“一物一个故事,一步一个英雄”——这是队员们在馆中调研时的真实感受。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中,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仔细观摩馆藏的2000多件珍贵文物,询问和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并通过相机镜头、手机语音和文字等多种方式,细致地记录下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在烈士英名廊前,望着三面墙上满满的烈士名讳,一位队员特别感慨。他说,亲身靠近历史,感觉很不一样,从国民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兴国县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展现了当地人血性基因的传递和长征精神的延续。
(烈士英名廊)
耄耋老兵:“咬咬牙”没有过不去的
“怕啊,但是没有选择啊,我只有闭着眼,咬着牙紧拉着铁索过去”,97岁高龄的长征老兵钟发镇向队员们回忆当年过泸定桥的情景时,仍然非常激动。钟发镇老人是兴国县健在的为数不多的万里长征亲历者与见证者之一。13岁那年,他已经是一名红军战士,主要负责照顾伤员;15岁时,他自愿跟随红军开始漫漫长征路。钟发镇告诉调研队员,那时候跟着大部队翻过很多山,趟过大大小小的河,也走过没人烟的草地,确实很苦,但咬咬牙总是过去了。他说,这是一辈子忘不了的经历。
(钟发镇老人穿上板板整整的军装,对着队员的相机,庄正地敬了个军礼)
红军后代:耳濡目染,优良家风子承父
队员们采访钟发镇老人时,他的儿子钟祥林一直守候在老父亲身边。“父亲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因为吃过很多的苦,所以他在衣食住行方面从来都不挑剔”,钟祥林这样评价父亲。钟祥林从事水土工作37年,曾获全国模范称号,先后两次赴西部支援建设。他告诉队员们,自己从小就很钦佩父亲,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也深受父亲的影响,“坚强、乐观、节约,这可以说是父亲立下的家训”。
在兴国县光荣院,长征红军后代刘传棋对队员们动情地说,父亲是自己一生的榜样。1949年兴国县刚解放,25岁的刘传祺立志保家卫国,当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负责警卫工作,并协助训练朝鲜士兵。3年后,他便跟随远征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此外,调研团队还专访了红军老兵朱万凌老人、红军后代吕兴龙等革命家庭的成员,听取他们每个人独特的人生故事,记录下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队员们都认为,长征精神已经在当地社会文化的血脉中扎了根,传承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其实,兴国人不但富有长征精神和革命血性,而且也十分热情乐助。湖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这支调研团队刚抵达兴国县,就得到了共青团兴国县委和县党史办的积极协助。在座谈会上,兴国县党史办负责人黄晓明不但介绍了当地长征文化的基本情况,而且热情地就调研路径和安排筹谋划策。“兴国人好热情,真心感谢他们的帮助和配合”,调研团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兴国县党史办负责人黄晓明在向队员们介绍当地情况)
调研结束后,湖南师大新传院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将根据采访所得的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撰写专访报告、制作专题图片集,并根据专业特长,制作一部完整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视频作品。
作者:谢辉 曾慧珊 郭恒茂 王明亚
责编:朱晓华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