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

打开
“黎氏八骏”后人眼中的黎氏家风:重读书,多行善
新湖南 • 湖湘名人
2015-08-18 08:54:25

作者:曹辉 蒋睿 李红 王先茹

19世纪末20世纪初,8个孩子先后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组一个普通家庭里呱呱坠地,父母给他们分别取名为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他们长大后,在学术、音乐、科学、教育等领域各领风骚,被后人称为“黎氏八骏”。

时光飞逝而去,当年的8位才俊现在大部分已过世,但“严谨治学”、“教育开明”、“行善积德”的家风却传承至今。8月5日,记者来到黎氏后人家中,听他们讲述祖辈故事,感受湘潭黎氏家族好家风。

重读书,重教化

按照黎氏家族“锦、泽、模、烈、均”的辈分顺序,黎舜童属“均”字辈。

黎舜童回忆,其父黎丕武极其重视对子女进行传统国学教育。“我2岁时开始在父亲教导下学写毛笔字,每天临摹四五十个字。父亲还教我们背诵诗词,给我们讲了很多历史故事。”年幼接受启蒙的情景,黎舜童记忆犹新。

黎利属“烈”字辈,是湘潭市民革组织创始人黎泽荃的孙女,咸丰十年进士黎培敬胞兄的后裔。她告诉记者,印象中自己的祖父常年在外奔波,但也不忘关心6个子女的成长。她说:“每次爷爷回来,不仅会给我父亲等人带些吃的,还会叮嘱他们好好读书。我奶奶也出身于教养很好的人家,琴棋书画样样拿手。”

作为书香世家,黎家人的成就与家中重读书、重教化的环境氛围分不开。一代代黎家子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下成长,并将这种良好的风气传承下来。黎利的孩子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就贴满了家中客厅的墙壁。

学风自由,教育开明

“学风自由,不会约束子女的发展。”黎舜童说,这是黎氏家风的又一特色。

黎家教育方式开明,在黎锦明的童年经历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黎氏八骏”的父亲黎松庵在家乡自费开办长塘杉溪学堂,请塾师教授家里和邻居的子女一起读书,最开始教授的是《四书》、《五经》等儒学课程。年幼的黎锦明对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打起了瞌睡。由于板凳太高,他不慎从凳子上摔下来伤了头。黎松庵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他不好好读书,反而反思学堂的教育是不是太过枯燥。

后来,黎松庵大胆采用中西合璧的教学内容,不仅开设了汉赋、元曲等传统课程,还开设了格致(物理化学)、算术、乐歌、书法、绘画等新课目。

正是在自由的学风下,黎松庵的8个孩子中,既有语言学家、作家、音乐家、教育家,也有采矿专家、铁路桥梁专家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我国文化、科学事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行善积德,回报社会

世人常以为,黎氏这样的书香门第,很少会关注外界社会的纷杂俗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黎家子弟不仅饱读诗书,对社会事务也十分关心。“积善齐家,普施修远”,这是黎氏祖辈对后人的告诫。

解放前,黎利的曾祖父就曾创办了湘潭最大的育婴堂,收养了无数被遗弃的女婴,救济了很多生活困难的孤儿寡母。“他是个非常有正义感、痛恨旧社会的人,他用自己的资产不断帮助弱困群体,做了很多善事,还救了140多人。有时候家里不做饭,把换的米票给穷人。”黎利说。

如今,黎利仍像祖辈一样积德行善。作为湘潭市女企业家协会的成员,她从未忘记生活贫困的群众,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扶贫帮困。湘潭市妇联主席赵欢表示,每当组织慰问贫困妇女、儿童的活动,总能看到黎利的身影,她身上体现了黎氏家族行善积德的良好品质。

责任编辑:朱晓华

责编:朱晓华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