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7月3日讯 邵阳为什么要叫做“邵阳”?而那些12个县市区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邵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消息,邵阳已有2500多年历史,市境鸿古开启,历史代远年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栖息屯居。周朝其地属荆州;春秋战国时期属楚。
相传春秋鲁哀公时代(公元前494年~477年),楚王族白公善在今市西区地带筑城防守,人称白公城。
西汉初,始设昭陵县,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北部都尉置昭陵郡,治今市境内建郡自此开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马炎因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陵县、昭阳县为邵陵县、邵阳县。“邵阳”之名由此始。
双清区
双清区是1997年10月邵阳市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的,由原东区主体及郊区的6个乡组成,双清区之所以叫双清区,大部分邵阳人知道,其因宝庆名胜"双清秋月"点缀其间而得名。
北塔区
北塔区具有悠久历史。晋太康元年(280年),邵阳市前身——邵陵郡的郡治就设在今江北乡北塔湾。北塔区之所以命名为北塔,缘于资江北岸的江北乡北塔村有一座北塔。
邵阳县
邵阳县境,西汉初置昭陵县;汉元始(5年),境内封昭阳侯国。三国时期,东吴宝鼎元年(266年)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与昭陵县同属昭陵郡。晋代,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武帝司马炎因避其父司马昭之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
邵东
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阳侯国于今黄陂桥乡同意村。东汉改昭阳侯国为昭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改为邵阳县。1952年析置邵东县,因县境全境属于老邵阳县东乡,故名。
隆回
隆回建县历史较短。据清《嘉庆一统志》载:“隆回巡司在邵阳县西北百八十里隆回市(今司门前镇)。”又清道光《宝庆府志》载:“明时邵阳为乡十七、厢二、里十二……曰隆回,领里八……又以县西北瑶境置十六峒(今小沙江区),分属隆回司而统于邵阳县一厢。”隆回设县时基本辖原隆回司地域而沿用“隆回”。
新邵
新邵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王政灭楚后,初设楚郡,后置长沙郡,县境属之。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置新化县。1949年,县境分属于邵阳县和新化县的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1951年11月19日,批准建立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1952年3月12日,批准设立新邵县,4月1日,成立新邵县人民政府。
武冈
武冈曾名都梁。《元和郡县志》云:“武冈西二十里有都梁山,北五里有同保山,即武冈山。”郦道元《水经注》曰:“县左右二岗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后汉伐五溪蛮,蛮保此岗,故曰武冈,县即其称焉。”接着又曰:“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其中悉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这就是武冈(都梁)名称的由来。
新宁
新宁县自西汉建立夫彝侯国起,四易县名。初称夫彝候国,东晋时名扶县,南北朝梁代县名为扶阳。宋绍兴初,杨再兴起事,社会动荡。南宋立新宁县,意即起事平定之后,不可不有新的“安宁”,沿用至今。
绥宁
绥宁县在春秋时属楚国黔中郡地。北宋庆历元年(1041)归宋,为羁縻州。丰四年(1081)在原徽州地置莳竹县,因土著反抗,六年改隶荆湖北路的诚州。八年,土著恢复溪峒徽州,莳竹县名存实亡。元祐二年(1087),废莳竹县。崇宁元年(1102),朝廷将溪洞徽州复改为羁縻徽州。崇宁二年迫徽州再次归服,恢复莳竹县,当年易名为绥宁县,寓“绥之以宁”之意,即用安定来安抚。
洞口
洞口在汉武帝时期属都梁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都梁侯国改都梁县;吴宝鼎元年(266年)改都梁县为武冈县,1951年9月30日在武冈县西北境,成立武冈县雪峰办事处,同年12月13日,改为武冈县洞口办事处;1952年2月16日设立洞口县,同年4月1日正式成立洞口县。
城步
城步历史悠久。在县北西岩镇朝园里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隋末,肖铣据邵阳置建州,设武攸县,治今城步儒林镇,为置县之始。宋初移武冈县治于今武冈市城关镇,于原治置城步寨,始用“城步”之名。
双清、北塔、邵东的名称由来都十分显而易见,小编只想表示,绥宁人民真是战斗的人民,骨子里透出“霸蛮”的“宝古佬”精神。
是不是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
那么小编就要问了,你知道身为邵阳市政治、经济、文教、金融、商贸、交通中心的大祥区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责编:张文军]
[来源:新湖南]